京韵大鼓传承「京韵大鼓」

互联网 2023-02-24 18:36:42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京韵大鼓传承「京韵大鼓」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它,传唱百年,京腔京韵、情韵流芳,它,广采博收、说唱结合,不浊不飘,清脆真切,它,就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京韵大鼓。请听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奕丹采制的录音报道《京韵流传》。

在位于北京朝阳区双井桥附近的北京曲艺团内,57岁的种玉杰,正在为我们介绍京韵大鼓的特色。

京韵大鼓,是一种使用北方方言演唱的北方曲艺,在群芳竞艳、流派纷呈的京韵曲苑种,是一朵独具风采的奇葩。它从孕育、创立到形成,传唱百年,日益焕发出熠熠光彩,在全国的曲艺事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06年,京韵大鼓成为北京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市曲艺团团长种玉杰,成为了京韵大鼓的第三代传承人。

出录音:大家好,我是京韵大鼓的第三代传承人:种玉杰

说起京韵大鼓,很多人都会想起上世纪80年代,由京韵大鼓“骆派”的创始人:古稀之年的骆玉笙先生演唱的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曲:《重整河山待后生》,也让京韵大鼓这门传统的说唱艺术走进了千家万户。

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

京韵大鼓发源于清末民初,他的前身是流传于河北沧州、河间一带的木板大鼓,

木板大鼓是源于河北农村的一种说唱艺术,因以鼓、板为伴奏乐器而得名。木板大鼓最初的创作者和演唱者是半职业的农村艺人,以说唱长篇书目为主,兼说唱短篇长短,内容大多为历史故事,例如《三国演义》《响马传》《杨家将》等。

19世纪70年代,木板大鼓艺人进入北京、天津地区,最初走街串巷,继而庙会、集市上演出, 为了适应观众,艺人们改变了乡音,开始使用北京方言演唱,并将长篇书目改成了短篇唱段,伴奏乐器增加了三弦,它广采博收,将京剧、河北梆子、子弟书等戏曲和说唱艺术融入其中。1946年,北平成立“曲艺公会”,将这个曲种正式统一称为:京韵大鼓。形成了三大流派:刘、白、张,后又经过逐渐的演变、发展,形成了五大流派: 刘派、白派、张派、少白派、骆派。

出录音:

从刘、白、张的基础上创立五个派别,我是刘派的传承人,刘宝全先生在清朝末年,民国初年,通过自己长时间的实践,形成了“刘派”,他的下一代是良小楼,也是我的开蒙老师,以及孙淑均等女艺人后传到我这里。每个流派特点不同,也有不同的讲究,刘派表现力强,既有武断的,也有文的唱段,更有叙事感强的唱段。但是刘派学起来难,音域要求高,尤其对男演员。

种玉杰是京韵大鼓“刘派”的第三代传承人。1972年,13岁的种玉杰考入北京市艺术学校曲艺班,开始学习“京韵大鼓”,师从良小楼。

出录音:那会儿开蒙就是京韵大鼓,所有鼓曲都用京韵大鼓开蒙,那会我记得,小时候广播里听到的京韵大鼓已经很少了,第一次听,旋律感强,文字现代,那会一唱都是文言体,很诗意,画面感强,说唱形式,以字行腔,半说半唱,但是觉得跟歌曲不一样,跳跃性强,不是那么顺,但正是因为这样,不能马上接受,就想学好,这种东西,你别深入他,一深入,就被味道所吸引。

出压混:《望江天》

“刘派”的创始人刘宝全先生被称为“鼓界大王”,他幼年随父亲在天津学木板大鼓,18岁开始在北京的庙会、堂会等场所登台演唱。他入乡随俗,说京白、唱京韵,讲究韵白的语气、韵味, 刘宝全还借鉴各种戏曲表演的方式和唱腔,创立新腔,还擅长运用眼神,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形成一套适合说唱艺术的表演技巧。

录音:刘派表演上讲究:刀枪剑,类似于京剧的动作,表演上既有说书人的,生活化,讲述感强的东西,又有塑造人物的造型的东西,服装上以长大褂为主,颜色素雅,现代题材会穿中山装。

您听到的这段就是《华容道》唱段,借鉴京剧的特色,体现了“说中有唱,唱中有说”“说即是唱,唱即是说”“似说似唱”的演唱风格。

京韵大鼓的曲目大约由一百余句唱词,基本句式是七字句,唱词为韵文体。表演形式是由演唱者敲击鼓、板,另有伴奏者操弦乐器伴奏,主要伴奏乐器最初是书鼓、响板、大三弦,后来又增了四胡、琵琶。

“刘派”京韵大鼓的唱段丰富,之所以传唱至今,深受欢迎,最重要的是它抓住了演唱艺术的核心:韵和情。除了《华容道》《单刀会》《乌龙院》《闹江州》等气势恢宏的长篇书目,还有《大西厢》《双玉听琴》等抒情的曲目,您现在听到的就是《双玉听琴》,取材自《红楼梦》第87回《感深秋抚琴悲往事,坐禅寂走火入邪魔》全篇词藻华丽、听起来韵味醇厚,行腔委婉、不浊不飘,清脆真切,缠绵悱恻,再加上高低混合的唱腔、细致微妙的眼神、传神入化的手势,揭示人物的内心深处和人物之间复杂、细腻的情感。

由于对学习者的天赋要求高,学习过程艰难,在种玉杰心中,唱好京韵大鼓,是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出录音:当时学起来很难,老师总说,京韵大鼓要唱到G调,对于男生来说很难,特别绝望,后来学校组织汇报,来时总让我唱,他们觉得我唱的比较符合他们的要求和感觉,可我唱着就觉得上气不接下气。后来参加工作了,慢慢解决了这个问题。很多老师也认为,一定要培养一个男京韵。

现如今,除了继承老传统,种玉杰还做了很多表演上的创新,讲故事的同时着重塑造人物。

出录音:需要煽情、表现特殊场景时,要让人物性格表现的鲜明,但不能从头到尾都这样,这样就是戏剧,不是曲艺了。

作为京韵大鼓的第三代传承人,种玉杰说,尽管现在的年轻人对京韵大鼓越来越感兴趣,但是后继乏人的状况未能有效缓解,培养优秀接班人的工作仍不可一日放松。如何使这份厚重的文化遗产薪火相传,既是曲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近年来,种玉杰努力使传统音乐进入学校课堂,并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传统艺术。

出录音:境外去香港、台湾、美国、加拿大、日本,感决很好奇,虽然听不懂,但是很注意他手里拿的唱词,你的表现,其实是文化上的一种对话。

还有海外华人,地域特色浓,又讲得是中国的传统故事,表现形态又是民族的,天然有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