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艺大世界 真的很有戏嘛「大世界导演」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演艺大世界 真的很有戏嘛「大世界导演」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节展活动遍布全年,演艺新空间遍地开花,全球首演首秀纷至沓来……演艺大世界品牌成立三年来,在这个充满“活力”的街区,大戏全年驻演,新模式催生出文旅融合的新产品、新样式;观众天天有戏,坐着火车、打着“飞的”、拖着行李箱来看戏的观众已不稀奇;演员人人有戏,优秀人才汇聚,新人新秀在“初舞台”实现梦想;街区处处有戏,25个专业剧场,46家获授牌的“演艺新空间”汇聚了各个门类的艺术表演形式,人民广场周边1.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核心区,是全国规模最大、密度最高的剧场群。此次将对固定演出场所授予“演艺大世界铭牌”,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演艺大世界品牌的影响力和传播度,致力于打造亚洲演艺之都的核心示范区。
演艺大世界,不管过去、现在、未来,一直都“有戏”!
大戏驻演:塑演艺高地
如今,除了大批上海观众已经形成了观剧观演的生活方式,拖着行李箱到上海来看戏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来演艺大世界,什么时候都有大戏、好戏、热门戏等着你。像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朱鹮》,越剧《红楼梦》、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等,都已经形成了驻场的演出业态,还有《惊梦》《断金》等名家名团、精品力作,也在常年大戏不断的演艺大世界,形成一波接着一波的热潮。演艺大世界已经筑起了文化演出的高地。
自去年7月开启“驻演 巡演”模式以来,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朱鹮》上海驻场演出近百场。到今年1月23日新一轮驻演收官时,《电波》将迎来第400场演出——高质量、高口碑的舞剧“天花板”让同行艳羡。
宛平剧院总经理夏天正是其中之一。去年6月,宛平剧场以新面貌升级回归,这个为戏曲而生的剧场自然而然吸引到了当时正在演艺大世界范围内为驻演寻找剧场的上海越剧院。
“看地方戏,到宛平。”再加上当代越剧表演艺术家钱惠丽、单仰萍、方亚芬、王志萍以及越剧名家陈颖、黄慧,新晋中生代越剧演员杨婷娜、吴群、邓华蔚、王清等和上越最年轻的新生代演员王婉娜、俞果这样的豪华阵容,新老戏迷纷至沓来。夏天透露:“我在剧场遇到过93岁的奶奶颤颤巍巍来看《红楼梦》,整场3个小时没起身离开过座位;也有3岁的小观众,工作人员全程关注着他静着心看完全场,非常有意思。”
或许唯有经典才能跨越90岁的年龄差,《红楼梦》的驻场,既是传统戏曲的回归与经典剧目的传承,也是走进新时代、拥抱新观众、焕发新活力,从而为戏曲经典赋能的全新契机。
焕发新活力的还有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对上海民族乐团而言,在上海音乐厅演出不稀奇,但驻场演出还是头一遭。“每演一场都是在创造和刷新历史”的驻演改变了上海民族乐团以往所习惯的演出模式,音乐统筹兼排练指挥姚申申感慨:“在这连续的演出中,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我们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在以第一场首演的心态面对观众。每天演出结束后,我们都会对各个方面进行复盘,从台上演奏家们的表演到舞美灯光、多媒体音响,来总结今天都有哪些不足,又有哪些音乐引起了观众最大的共鸣,随后进行调整。我们的宗旨就是要不断追求细节上的完美,包括到每首曲子的谢幕、谢幕节奏的把握,不断进益求精,去思考如何用更好的状态将最优质完美的演出回报给观众。”
和《海上生民乐》同时进行的还有“光音的故事”大型3D Mapping墙体秀。建筑、光影、国乐的现代化融合,让上海音乐厅一度成为城中热事。上海音乐厅总经理方靓发现,不少观众选择了“一站式”体验,下午先来音乐厅4楼打卡展览,再预约欣赏户外墙体秀,最后进入大厅观赏《海上生民乐》演出,临走前还会购买为“海上生民乐”制作的文创产品。展览、墙体秀、驻场演出各项目之间形成了强有力的联动。通过驻演激发文旅新动能已在业内形成共识,方靓表示:“在演艺行业创新融合的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正在走一条具有探索意义的实践之路。3月18日至31日,‘海上生民乐’将再次以‘驻场演出 沉浸艺术特展’的方式与观众相约,助力国乐推广,弘扬海派文化。”
天天有戏:看戏很快乐
“00后”小庄去年在演艺大世界一共看了50场演出。从最早两个月进一次剧场到现在,小庄最先学会的技能就是“抢票”,因为她六刷过的《桑塔露琪亚》总是“秒光”。
《桑塔露琪亚》是《阿波罗尼亚》的前传,后者是亚洲大厦星空间最火热的驻演剧,称得上是“顶流”。在小庄看来,《桑塔露琪亚》剧本好、笑点多、音乐抓人,比《阿波罗尼亚》更让她“上头”,于是她不断复购,集不同的卡司演员,选不同的观众视角,“这应该是环境式音乐剧的特点之一,我在不同的位置能近距离看到不同的剧情,甚至成为剧情中的一份子。”
在亚洲大厦外的SD(指演出结束后与剧迷交流的环节)也是包括小庄在内的剧迷热衷的环节。“第一次看的时候,对结尾主角出现是活着还是去世后存在于在他人的想象中,我和朋友有不同的见解,我们一群剧迷就在SD的时候和角色的扮演者曹牧之讨论,他说他理解的角色是真实存在的,也是中韩两个版本上的差异。”在理性的SD中,剧迷甚至会认识到聊得来的新朋友, 一些演员也喜欢通过在SD中与粉丝的交流来更好地得到观众反馈。
作为大二的学生,小庄说起这些来颇为专业,这或许得益于她所学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从进大学开始看剧,由入门到入迷,一年的时间让她决定在大二分科的时候选择这个和音乐剧有点搭界的专业。和导师讨论后,她将学年论文的主题定为《对中国环境式驻演音乐剧发展的探析》,希望把这个全新领域研究透彻。
和带着任务看剧的小庄不同,“90后”小玉喜欢看演出的原因,就是希望在繁忙与疲倦的工作之后暂时忘却生活的烦恼,躲藏进舞台的喜怒哀乐中,体验不同的人生际遇。
小玉是广告人,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让她更加偏爱氛围轻松、看完能带来快乐的音乐剧。“像《阿波罗尼亚》,只要我抢到票,那天我就会排除万难去看。”小玉公司在汉中路,坐两站地铁就能来演艺大世界享受晚上七点半限定的欢乐与感动。演出结束后,她会再回到公司继续加班做个“打工人”,“两个小时让我彻底忘记了工作上的麻烦,回去后再看这些案子都顺眼多了,也有动力了。希望演艺大世界未来能带给我们更多优秀作品,用亲民的票价和亲和的艺术活动吸引各行各业走进剧场,像我这样体验戏剧的多样魅力。”
人人有戏:人才孵化地
演艺大世界对观众来说“转折”,对演员而言又何尝不是呢?
就以《阿波罗尼亚》卡司之一的周仕麒为例,因为疫情的原因,工作停摆了近半年的他原本已经准备放弃当音乐剧演员转行了,甚至还去面试了一份办公室文员的工作,但如今,他成为一台好戏的签约演员,在《阿波罗尼亚》的舞台上演出超过百场。
演艺大世界为音乐剧新人提供亮相的机会,也为大批优秀的青年戏曲人才带来“闯一闯”的舞台。从2015年起,小剧场戏曲节已在处于演艺大世界中心位置的长江剧场连续举办7年,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和白玉兰奖的戏曲表演艺术家携新创或改编的高品质戏曲作品频频亮相,为这个“戏码头”再创辉煌,而大批青年戏曲创作表演人才也通过这个平台孵化作品,获得观众和专家的青睐和好评。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谷好好感叹,戏曲人在舞台上赢得的每一声喝彩,不仅有赖于自身的自强不息和呕心沥血,也离不开演艺大世界这样的专业机构无微不至的支持和关怀。她说:“‘国字号’艺术展演落地上海,与演艺大世界致力于发展演艺产业集聚平台这一战略定位天然吻合。我在与来自全国戏曲人交流的时候,他们很羡慕上海有这么好的平台。优秀的文艺作品需要在演出中获得生命力,演艺大世界这样的平台正是帮助文艺院团抓住更多机会与观众亲近,让文艺院团的两大中心工作——艺术创作和人才培养,与观众培育一起迈入良性循环,进一步夯实了文艺院团的品牌根基,其深刻意义不仅体现在当下,而且在未来将长期显现。”
处处有戏:攀“演艺潮头”
作为演艺大世界最受年轻人追捧的演出场所之一,亚洲大厦星空间从一栋闲置的办公楼,到如今上海乃至全国演出密度最高的大厦,成功的背后是演艺大世界鼓励更多优秀本土原创剧目走进来,从海纳百川的“码头”向文化高地的“源头”乃至“潮头”拓展的最好印证。
一年为演艺大世界贡献数千场商业演出的成绩对经营方亚华湖院线而言还远远不够。“星空间”负责人、亚华湖总经理阮豪透露,今年星空间计划在现有小剧场的基础上再开一倍,同时段40个以上剧目同时同地演出的规模,以“天天演”来孵化更多国内优秀制作人、演员、舞台工作者。
小剧场在创新,大剧场也在谋求新思路。91岁的上海音乐厅“打开”大门,上海歌剧院的艺术家走上阳台表演沉浸式歌剧,这是演艺大世界特色品牌之一——“艺树计划”第三年的诚意之作。三年来,“艺树计划”不断探索出新,聚焦不同艺术门类,以课程与展演相结合的形式,不仅让市民群众在沉浸式的体验中走近艺术,更帮助那些怀揣艺术梦想的人们走上舞台实现自我。在有口皆碑之中,“艺树计划”已经成为了百姓心中一张闪亮的文化公益名片。
“艺树计划”的成功也充分显现了演艺大世界调动和聚集优质演艺资源的平台效应。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张颂华表示,“未来,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还将依托‘演艺大世界’的平台,积极调动旗下场团创作、演出、人才、空间资源,不断丰富公益性文化产品类型,提高公益性文化活动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助力推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提升城市软实力。”
同样举办三年的还有演艺大世界•上海国际喜剧节。每年岁末,一场场有温度的演出和活动,让喜剧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今年年末,喜剧节将继续以演艺大世界为核心活动区,平台化聚合高质量、独特的喜剧内容,通过线上线下布局,跨界融合等方式,把喜剧冲击波辐射到城市街区,构建出国内喜剧新生态。上海国际喜剧节总监、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副总裁喻荣军强调, 未来,演艺大世界·上海国际喜剧节将进一步联动多个风格的顶级艺术家,依托演艺大世界的剧院群和演艺资源,甄选更多国际潮流喜剧、培养更多本土喜剧新秀、孵化更多喜剧新作,构建更加蓬勃的喜剧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