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书法控笔训练「对书法的赞美」

互联网 2023-03-16 21:41:30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毛笔书法控笔训练「对书法的赞美」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成氏毛体控笔控墨能力高超

令人叫绝

无人望其项背

作者:龙跃 | 编辑:闻是

成忠臣自幼习书,传统功底深厚,他把掌握的传统基础融入毛体外壳,在当代书坛上形成了成氏毛体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权威人士评成氏毛体“得颜真卿之骨,苏东坡之严,郑板桥之势,王铎之韵”。成忠臣在毛体基础上创造性的发展了毛体,使其赋入了书法生命力,完美地演绎了毛体艺术大美,给观者以美的艺术享受!

成氏毛体每到一地展览,总是观者如潮,人山人海,那跳跃感强烈的书法,让多少人流连忘返,驻足不前。但凡真正现场亲睹成氏毛体的人,都会发自内心的震撼,这书法绝对是如今书坛的“天花板”级别,控笔控墨的高超能力,轻重缓急表现出的浓淡枯湿把书法展现的淋漓尽显,毛体霸悍的倾海之气跃然纸上!

观成氏毛体的用笔,提按顿挫中体现的切笔处,十分有力量,犹如斧劈顽石,自然开裂,惊心动魄。观其横画用笔,疾涩前行,纸面摩擦增大,渴笔、飞白、色浮、笔枯,十分高妙,农村老先生写春联式的一漆黑在成氏毛体中是不存在的。再观转折处从不拖泥带水,笔笔送到位,精微而致广大。底钩摇摆着前行,扭动但不别扭,笔力送到最后,神气充足,分明就是二王,颜真卿、苏东坡、王铎的洒脱再现!

成氏毛体的每一个字的切笔处,都是齐刷刷的大切笔,犹如宝剑出鞘,钢筋一刀两断,果断!冷静!犀利!就是同一方向的入笔,绝不雷同,一字之间,也笔笔不雷同。每一笔都摆动,步步生莲,顾盼生辉,传统基础十分的讲究。再观其的点,犹如危石造景,远近高低,用不同的大小和姿态经营位置,以傲立和依附,整顿秩序,好一个遵守传统规则的人。笔画出入处的尖部,贼毛带墨被完完整整的保留下来,让我们领略什么是笔法。笔画的粗细情状,纤毫毕现,让所有书坛高手都不得不叹服,真正的大手笔!高手中的高手!

成忠臣创造性的发展了毛体,这是毋庸质疑的,谁也否定不了。成氏毛体不是重复毛体手迹版本,这些东西他从来没有,由于他名气太大,以致社会上到处都是他的假字画,一些人把临的毛体手书版本的东西暑上他的名字,误导不明真相者。成氏毛体在当代书坛形成了一个新的面貌,既区别于古人,又区别于毛体,是一个全新的智慧结晶,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最高境界层次的创造。它是一个过程,一个由渐悟到顿悟的漫长过程。成氏毛体的高明处在于,清醒者善于把传统搬过来充实自己,历史上的大家无不如此。苏东坡如无颜鲁公为基础,终不会铸就一代雄风。王铎如无二王和张旭、怀素的影响,亦不可能成为清代草书大师。成忠臣也是如此。

成氏毛体取得的成就,取决于成忠臣自小在传统上打好的扎实基础。他自小就十分重视临习古人碑帖,只有这样才能将古人的笔意、结构、章法以及所有技巧熟谙于心,从而达到从形临到意境的地步。临帖要以有成就的古代大家为主,特别是唐以前的碑贴要加大临习力度,在秦汉、魏晋等方面多下点功夫,对以后的创作就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把古人的碑帖基础掌握好了,书法中的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成忠臣就是将古人基本功夫揣摩熟了,融入毛体外壳,而取得的成功。

对书法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成氏毛体与当今那些所谓毛体书法家完全不是一回事。成氏毛体不求形似,但求内涵韵致相通。据史书记载,二王的真迹一件也没有传到后世,他们的作品全是唐人临本,这个时期临摹古人名作,追求毕肖毕象,不差分毫,多为形临。而明清以后,基本上高手们都是意临,一至影响后世,如董其昌临的怀素《自叙帖》,王铎、傅山、黄道周所临二王系列,何绍基临习的汉隶,康有为临过的北碑,已基本上脱尽形似上的追求,而是对作品的精神内涵的借鉴运用。当今许多大家也是如此,如林散之临己瑛碑,沙孟海临寒食帖,高二适临急就章,启功临黄庭坚,已经完全不是古人的翻版,而是在意临中加入了一些个性发挥的创意。通过这些我们对成氏毛体的全面解读也就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