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春秋的三部书「六朝怪谈漫画」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解释春秋的三部书「六朝怪谈漫画」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传统说部《六部春秋》是包括六部内容独立又互有联系的神怪史话。它以孙武-孙膑前后两世故事为枝干,将纷杂的东周列国故事融冶为一炉,是传统说部当中罕见的鸿篇巨制,也是中国神话当中的一朵奇花。
今所见“六部春秋”一词,最早出于《孙武子雷炮兴兵》一书。书中开篇即明:“春秋有六部,论的是哪一部春秋。十八国为列国春秋,十七国为越国春秋,十二国为英烈春秋,前七国为战国春秋,后七国为走马春秋,王翦兵吞六国为剑锋春秋,这个叫作为六部春秋。”此即是民间说书艺人代代相传,说唱至今的《左传春秋》(说伍员伐楚)、《吴越春秋》(说吴越相争)、《英烈春秋》(说丑女无盐)、《金盒春秋》(说孙庞斗法)、《走马春秋》(说乐毅伐齐)和《锋剑春秋》(说秦并六国)。也有地方艺人将第一部书分为上、中、下三部,合称为《八部春秋》(八部的说法较为冷僻,仅见于江苏北部的苏北大鼓)。“六部”系列在民间以说唱形式通过说书艺人讲说,并影响到其它戏曲曲艺形式。从其传播范围来看,北至蒙古说书乌力格尔,南到广东木鱼书,西南四川评书川剧,东南闽台布袋戏,都有六部春秋的踪迹。
《雷炮兴兵》约为明末清初刊本,以此可知“六部”系列至晚在明晚期已经定型。但其发端却可上溯自元代的说话艺人。以听众为对象的说话、说唱艺术,至迟在唐代就已出现。敦煌写卷中的《伍子胥变文》,就是唐代民间艺人在《左传》、《吴越春秋》等史书记载的基础上,经过反复传唱、加工润色而成。宋元时期,说话和说唱艺术日益繁盛,保存在日本的元刊全相平话五种就是当时说话艺人的底本。其中的《七国春秋后集》内容已脱离史实变为神仙斗法,故事与后世的《走马春秋》基本一致。后世神怪讲史中的神仙斗法、两派相争、请师下山、破阵斗宝等诸多必备关目都是发端于此书,可以说《七国春秋》是后世神怪讲史的鼻祖。而已失传的《七国春秋前集》实际也经说书艺人口口相传,在明代经文人耳录笔记,编辑刊印为小说《前七国志》。约于明晚期,说书艺人将《七国春秋平话》《吴越春秋连象平话》等列国平话故事融会贯通,并将《封神演义》神话背景融入其中,汇聚成以“飞熊三转世”为“书根”的六部长篇大型说部书目。其中部分片段如《雷炮兴兵》经书坊刊刻,形成文本流传于世。
入清以后,由于大鼓书词的风行,艺人的演出文本被书坊大量搜罗整理出来,或手抄或刊印。六部春秋的文本载体也与其它鼓词文本相似,经历过手抄本、木刻本、清末民初石印本、铅印本、建国后油印本等数种形式。清初实行禁毁图书和大兴文字狱的策略,刻书业大受打击,抄书业盛行,早期的曲本多以抄本形式流通。书坊主搜罗各种大鼓书词,雇人誊写抄录,售卖租赁。兰陵道人于北京开设的抄书铺,六部春秋均在其中售卖,其内容也是最完整的。清车王府藏手抄曲本中六部春秋均收入其中,是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版本(唯有《金盒》散佚后半内容)。清中叶以后,坊刻重兴,说唱文学大量被刊刻,与抄本并行不悖。六部系列因其卷帙浩繁,未见有全部刊刻。见于各地刊刻的六部系列有:山东承文信刻本《十八国》《黄河套》;步云阁刻本《雷炮传》《吴越春秋》;北京东二酉堂《英烈春秋》;广东五桂堂《钟无艳娘娘》;芹香阁《七国孙膑》(后二种为木鱼书)等,但所见并不完整,当还有其它文本被刊刻过。《走马春秋》和《锋剑春秋》还被书坊将韵词改为白话,整理成通俗小说刊行。不知何种原因,《走马》仅被改编半部,没有完本。直到很晚后,才有人将后半部改编成《孤存太子复国志》,始成全本,但流传未广。
晚晴时,西方石印、铅印传入。上海的石印书局大量涌现,低廉造价使石印鼓词出版繁荣,石印书局把从北方搜集刻本抄本鼓词大量出版发行。六部系列在这一时期被石印书局出版的有《十八国》、《黄河套》、《密建游宫》、《卧虎山》、《吴越春秋》十部、《英烈春秋》六部、《走马春秋》、《五雷阵》、《聚仙阵》等。可能是搜罗的底本不全,《左传》与《剑锋》并不完整,《英烈》是用广东木鱼书替代,《金盒》未见而有《前七国志》。铅印盛行之后,鼓词本出版较少,小说本《走马春秋》、《锋剑春秋》及《前七国志》被多次重印。建国后百废待兴,传统曲本的正式出版陷入停滞,但在民间由于油印印刷被广泛应用,个别地区私印的油印本书曲鼓词仍在小范围传播,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初期。六部春秋系列的油印本鼓词在这一时期能见到的有《临潼斗宝》《黄河套》《吴越春秋》等等。
改革开放以后,评书等曲艺艺术空前繁荣,许多传统书目重现书场,并通过电台电视传入千家万户,其中也包括鼓书改评的六部系列,主要的播讲人有石连璧、石连君、石印红等先生。这一时期大量评书文本也被整理出版,其中有关六部春秋的文本有:单凤彩的《无盐春秋》(1984内部发行),李元同的《伍子胥夺帅》1987,石印红的《临潼斗宝》1987、《伍子胥鞭尸》1987、《护国皇娘传》1988;白佩玉的《无盐娘娘传奇》1988、《万仙阵1989》(后合编为《神怪列国志》1996);马玉凤等的《奇侠王妃》1990;单凤彩《乾坤刀》1996;郝艳霞的《七国演义》1998。受时代背景所限,部分文本删除了相关神话情节,不能不说是一大瑕疵。
同一时期,古典小说的出版也逐渐恢复。1989年林辰主编的《中国神怪小说大系·史话卷》中第二册《万仙斗法全传》收录了《锋剑春秋》和《走马春秋》两种。同年另一部锋剑的整理本《列国风云》(章玉村等人编辑)也正式出版。1992年苏野编辑的《临潼斗宝》以香港的出版社名义出版发行。其后还有亦笑庸夫《后周列国演义》1993、啸尘《孙膑传奇》2013等两种“锋剑”的编辑本出版。上海古籍94年出版的《古本小说集成》,其中也影印了《走马》和《锋剑》两部小说的刻本。
九十年代后期,随着多种娱乐形式的出现,评书的文本出版逐渐被冷落,六部春秋的其它几部文本迟迟未能面世。不过随着近年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石家六部春秋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书目”,相关文本也相续编辑出版,已出版的有石连璧《丑皇娘传》2015、《孙庞斗智》2017;石连君《走马春秋》2019。除此外,白音宝力稿等编的蒙古文《国母钟无艳》也在2017年出版。2018年还内部发行了根据牛崇光苏北大鼓整理的《吴越春秋》。2020年6月,石印红先生的《剑锋春秋》也由沈阳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相对古典小说与评书文本的繁荣,建国后对鼓词的出版却十分冷淡,仅有车王府《西游记》与《封神榜》曾整理出版过,在内容上还做了大幅修改,未能保存原貌。石印鼓词更是被长期冷落,无人问及,不过近年的情况稍有改观。2001年再版的《清车王府藏曲本》使读者有机会一睹六部系列的全貌。2013年出版的《清末上海石印说唱鼓词小说集成》,收录有《前七国志》的影印本。2019年《中国珍稀本鼓词集成》,收录了《前七国志》和《五雷阵》的点校整理本,这是近年来鼓词出版的一大进步。2020年7月,由乐凯先生点校整理的车王府本《吴越春秋》也由北方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此前由于车王府抄本文字潦草、通篇别字俗字,难以卒读,故对车王府抄本的利用十分有限。此次乐凯先生集数年之功整理出的《吴越春秋》保存了较早版本的面貌,对六部春秋的传播和研究会起到非常大的推动。
【结】
关于建国之前的六部文本细况详见后帖。(感谢周广利、乐凯两位朋友提供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