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组歌的时代精神「长征组歌乐评」

互联网 2023-04-04 21:04:15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长征组歌的时代精神「长征组歌乐评」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恰逢五四青年节,第37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新时代版《长征组歌》于上音歌剧院成功举办。此次音乐会是由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徐旭担任总策划,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担任艺术总监,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副主任林大叶担任指挥,并且由上海音乐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师生们共同筹划打造。为传承新时代的长征精神,本场音乐会中的优秀青年教师和莘莘学子们成为重要力量,展现出他们风采动人、朝气蓬勃的一面。

《长征组歌》中记录下了20世纪30年代红军革命的一页页历史篇章,也描绘了当时人们的艰苦生活与真挚情感。红军战士用自己的身体跨越18座大山,跨过大雪山,走过荒草地,从江西到陕北的长征路上,留下了一道道深刻的足迹。1964年,这部作品由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组织晨耕、生茂、唐诃、遇秋等著名作曲家创写成谱,于次年正式公演。暌违50余年,新时代版的《长征组歌》在此基础之上反复排练和打磨,扩大了乐队编制与合唱人数,融合了西洋乐队和民族管弦乐队,充分发挥了上海音乐学院师生们的创新意识。

本场音乐会将创新意识运用在舞台表演的方方面面。多媒体制作的视觉艺术与音乐唱奏的听觉感受将观众们包裹于一个具有历史维度的空间内。历史的变迁图景在多媒体的助力下一幕幕呈现,营造出一场具有时代性的视听盛宴,例如歌词“横断山,路难行”所写,一幅山峰险峻、层恋叠嶂的画面引入眼帘,唱出了红军征途中的峥嵘岁月。统一的服装设计和多层次的舞美设计,增强了时间的流动感,让人们感受到了两年长征中所度过的四季更迭,传统的作品风貌在新时代的召唤下焕然一新。

在新时代版《长征组歌》的表演中,青年演员们在转瞬即逝的音乐中注入“新”的情感,植根于作品的音乐处理和对历史使命的责任感。在“告别”中,一段朗诵和军号式的节奏开启了长征的征途。混声合唱中的各个声部层次分明,齐唱时,洪亮的音响效果拨动心弦。在“突破封锁线”中,小军鼓的快速连奏好似红军统一而整齐的步伐,昂首阔步,勇往直前。在“遵义会议放光辉”中,女生二重唱在“苗岭秀,旭日升,白鸟啼,报新春”中道出了女性的柔情之感,洋溢着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象征着遵义会议取得的成果与胜利。在“过雪山草地”中,半音快速的弦乐拉奏营造出了一幅寒风刺骨、白雪皑皑的画面。合唱中琵琶的主旋律点缀,凸显了中国民族音乐气质。

在“到吴起镇”中,旋律充满了浓郁的陕北民歌韵味,唢呐、竹笛的演奏显得作品格外灵动、活泼。切分音和四个十六分音符的组合以及男高音领唱的吆喝声展现了人民秧歌起舞的场景,增添了人民生活的欢乐与幸福感。在“祝捷”中,花鼓戏中的地方音乐特质与半音、颤音的运用传神动人。民族男高音的吐字显示出戏曲音乐的风韵,更为贴合地表现了湖南花鼓的特色。男高音在演唱的尾声运用了偏假的混声高音,一个“哎”字以声传情,飘向远方。在“大会师”中,“红旗飘,军号响”又一次响起,这次是胜利的声音,每个音坚定而有力。

在返场中,青年演员、莘莘学子们与观众再次唱起“过雪山草地”的音乐片段,男女老少汇聚一堂,此次演唱响彻整个上音歌剧院。歌词“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再次刻画了红军的英勇拼搏的历程,赞颂了红军不懈努力、砥砺前行的精神。在“红军”“千锤”“草毯”等词上,演员们在附点节奏中运用了断唱的方法,增强情景的叙事性和音乐的推动力。歌词“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彰显了红军在长征中坚守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揭示了“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的时代内蕴。“风雨”二字的五度大跳恰似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表达了人们心中的呐喊与不屈。

除了这部交响大合唱中注入了许多“新”元素以外,每首曲目的情感意蕴中存在着对地方感的依恋与不舍。《长征组歌》中的主创人员曾经说过:“走到哪儿说哪儿的话,一听就知道这是到贵州了,到云南了,到陕北了……音乐也得走到哪儿还原当地的感受”。例如《祝捷》中包含着湖南花鼓戏的音乐要素,《到吴起镇》中运用陕西民歌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具有特征的音乐曲调制造出人们记忆中的地方感。这些细微的音乐要素和浩大的创演人员共同编织出了一首革命音乐史诗和一幅民间音乐画卷。

一方水土孕育出了独特的声湾,同时,音乐在赋予地方意义,在生成地方特征,在创造地方源地。历史长河中的纵深空间逐渐被拓宽,云南花灯调,四川川江船夫号子和江西采茶戏音调,在此次表演中勾连在一起,共同成为了革命胜利的结晶。那一块块的地方色彩区似乎代表着各自文化的音乐认同,放眼望去,通向的是一片光明的前景,那前景流淌着多元融合的音乐。新时代版的《长征组歌》中蕴含着人地关系的思索,蕴含着文化差异的融合,以及对历史先辈的缅怀。新时代、新长征就是让人们的声音记忆,追溯历史,重回乡土。

图片来源:演出方

作者:陈浩捷(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硕士研究生)

编辑: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