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要用尽一生来证明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艺术地位吗 「艺术家的人生」

互联网 2023-06-07 11:12:17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艺术家要用尽一生来证明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艺术地位吗 「艺术家的人生」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画家宝松 答网友问】

艺术家要用尽一生来证明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艺术地位吗?

我认为,不要说一个艺术家“用尽一生来证明”,即使是用任何形式、任何方法、任何手段、任何语言来试图“证明”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艺术地位,都是徒劳的!结果只能是暴露出其是一个根本称不上“艺术家”的假货。同时也暴露出其不自信而自吹自擂的矫气;不自知而目空一切的傲气;不谦虚而自以为是的俗气;不深沉而患得患失的小气!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心里所惦记的和一生憧憬的应该是自己从事的艺术事业的“纯粹性”。也就是说,希望自己从事的艺术能真正的反应自己内心深处的“美与爱”,并能用自己的艺术形式演绎出震撼自己的一切。如果这中间,夹杂着其对“金钱、地位、名望、职称”等等的思考和忧虑,他的作品一定会带着某种强烈而俗不可耐的“钱和地位”的骚气。而这类作品和这类人在当今的社会上并不少见。

价值等同于价格吗?艺术价值等同于艺术品价格吗?显然不是!价值和价格是两个完全不同甚至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概念。“价值”主要是侧重于精神层面,诸如:震撼与影响程度;喜爱与流传程度;深入人心经久不衰之程度。例如: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等等,是完全无法来衡量其价值却又深入人心。而“价格”则是侧重于某一件物品(包括艺术品)在一个特定场合(例如拍卖)和特定时间(例如过去、现在或将来)人们对其的喜爱程度。而这种“喜爱程度”是浮动和不可控的。这其中,炒作、洗钱、做局、哄抬均可以造成“价格虚高”的价格假象而令有钱无脑的“收藏家”趋之若鹜,进而败坏了本应干干净净的艺术市场。

不得不说,价格造成的某些物品(包括艺术品)这种“价值假象”,是极其错误并是悲哀的。

那么,应该如何来判定一件艺术品是否具备价值?而艺术家又应该如何令自己的艺术品具有价值呢?我的答案很简单:用心创作!这里指的“心”是一个艺术家应该有的良知、情怀、品德、风骨、智慧、以及对文化历史等等的综合造诣。而恰恰不应该要的是拉帮钻营、溜须拍马、跟风逐流等龌龊用心。只有将自己的情感和真心赋予了自己的作品,那这件作品将会承载着艺术家的生命力流传千古。这就是作品的艺术价值!

这里引出了另一个问题:金钱(价格)的多少是不是鉴定艺术品好坏的标准?换句话说,就是应不应该用金钱来作为尺度衡量艺术品的优劣?

“卖画”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无可厚非。可以说也是艺术家天经地义的权利。就如同农民手中之粮食、工匠所做之作品、厨师做出的精美佳肴和演员演绎的歌舞相声,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来换取谋生的钱款是理所应当且无可指摘的。中外历史上以画、以乐谱卖钱或成就一段恋情;或以诗歌结缘以及演绎出众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这样的人和事不胜枚举。

如此说来,作品是不是越值钱越好呢?这却大不尽然!

我认为,为了谋生以画卖钱(只用画来举例)是可以的。而为了钱(或者说)仅仅是为了钱或名利地位而画画是有着极其不利的“负面影响”的!

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艺术”这个东西有一种奇怪且不易被察觉的特点:艺术一旦失去其“纯粹性”,她负面的品性将一览无余。诸如:贪婪自私、自傲自负、目空一切且道貌岸然、装腔作势且故弄玄虚、自吹自擂坐四望五、不可一世盛气凌人。这时的“艺术品”中,充斥着的只是令人作呕的题材千篇一律;令人生厌的人物千人一面;奴颜婢膝的马屁逢迎;毫无意义的宣传口号。这些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创作者已经不能用代表着“纯粹性”的良知、善意、美好和无私来创造伟大的艺术作品了,而生产的东西再也不可能是给人以震撼的优美乐章《命运交响曲》,更不可能是发人深省的反战宣言《格尔尼卡》,也不会有人能画出爱德华蒙克的《呐喊》和克里姆特的《吻》。出现的只会是剽窃和抄袭、流水作业、江湖书法和粗制滥造。加之一些人的“自我炒作和哄抬高价”给其作品造成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现象。而生产这些作品的人又岂能称为艺术家?

明白了这些后再言归正传:既然为了钱和名望地位而画画有着如此大的负面影响,是不是可以说,作品的优劣取决于艺术家对作品的“纯粹性”之把握和控制,而作品价格高低是与真正的艺术无关的,以价格来衡量艺术是无意义的。

因此,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要说用一生来证明自己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艺术地位,即使用一件作品这样做也是没有意义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一个真正艺术家的心在作品上,不会在作品的价值上,更不会化时间和生命去证明一个没有意义的事情了!

20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