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监狱出来如何适应社会「现在能靠关系成为公务员吗」

互联网 2023-06-29 17:22:24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从监狱出来如何适应社会「现在能靠关系成为公务员吗」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我看完了豆瓣电影top250第一名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没有明白主角获得的终极救赎究竟是什么?于是怀着敬畏的心,我又翻开了那本书。

原来,我们都被电影里的监狱场景蒙骗了,影视的表现手法,让我们在沉浸画面感的同时,忽略了一件事,或者说,让我们淡化了一个真相:任何一个你离不开的地方,都是监狱

就是上面那个主角离开监狱时,撑开双手拥抱黑夜,不知是哭还是笑的画面,是整部影片最具震撼力的一幕,我第一次落泪也是在这个地方。而这,无论是对书本,还是对影片来说,都是极力渲染的地方,这一瞬间。联系此前主角经历的一切,都在烘托一个事实,那就是世界上最严酷的监狱,也是可以逃脱的。

但是如果把越狱单纯的想象成挖地洞的技巧,出逃时对时机的把握,那又完全是本末倒置了。

大仲马也写过一篇带点越狱题材的小说,《基督山伯爵》,但是这部小说主角14年的监狱生涯是为了积蓄复仇的力量,这是为凸显大仲马先生对“等待与希望”这一主题的深刻思考,而《肖申克的救赎》则不一样,他的出狱,是没有仇恨的,他的出狱,更多的是一种厌倦的远离。

不一定所有人都会有仇恨,但一定每个人都有难以逃脱的地方,这是《肖申克的救赎》无论从文学还是影视都要比《基督山伯爵》影响力更大的原因。

但是透过这一切,我们还需要看到一点,那就是为什么好像只有主角一人获得了最终的救赎的?

毕业于缅因大学商学院的安迪,不仅有着出色的金融学知识,还因为兴趣辅修了地质学和建筑学。其他囚犯只能看到囚牢、操场,狱警和狱卒;安迪看到的则是地下的通风管道、下水道和紧急通道。

一个人的知识体系,就是他认知世界的蓝图。

“每个人一生中可以馈赠配偶一次礼物,金额最高可达六万元,一分钱的税都不用交。”因为这一句话,安迪为狱友们赢得了每人三瓶啤酒的福利。

典狱长诺顿突然查房。典狱长问安迪:“你最喜欢哪一章?”安迪略加思考之后,用书中一句话回答:“看到你,就知道,你是一家之主。”夸得典狱长心花怒放。

监狱长旋即说出这段文字的出处,并表示自己更喜欢“我是世上光芒之源,跟随我就不会步入黑暗,而能得到生命光辉”这句话。安迪说:“约瑟福音第8章第12节。”他把书还给安迪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他被吸引了。

而让安迪与众不同的,就是知识,而获取知识的途径,就是读书。

与很多人相反,我喜欢听别人说读书无用论,因为我希望看到他在实践这句话,然后用他的人生做参考论证我心中的某些想法,这听着像是某些阴谋家脑子里的龌龊想法。

人的目力真的是有限的,且他还具有环顾周围的原始惯性,那是狩猎时代遗留下来的本能。

“我什么都不会,除了继续做现在这份低门槛工作,我做不了别的。”

“我已经过了能折腾的年纪了。”

“我已经精疲力尽,我还能怎么样?”

自我设限,就是生活最大的监狱。

读书,可以增长灵魂的目力,这便是我觉得人类世界进化至今最为高尚的艺术。因为你仅仅透过几页纸,就可以重新打开一个你完全陌生的世界,然后,让你的心去获得那一世界的自由。

至于你能不能到达那个世界,这个你奔赴的去的过程,就是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