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心源书法「张遴骏篆刻」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曹心源书法「张遴骏篆刻」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曹心源篆刻谈
作者丨王一舸
曹心源的篆刻,是以一种文字的图示符号,进行美学创造的重构,建立其美学价值。
白露
需要区分的是,同为文字为主要内容的艺术品,篆刻和书法的区别。书法分为两种,易于辨认的和不易于辨认的。前者,如行书和楷书,与我们现在日常运用的文字大抵一体,虽繁简有别,识别度差别不大。后者,如草书和篆书,需要进行专门的学习进行识别。但有某一字体之规范,可以转译。
中国以文字印章为主。文字印章又以篆书为基本字体。隶楷入章,花押章等,聊备而已。篆书中又以汉印所通用的缪篆为主。即将篆书压叠成为方形或长方形,其主要线条为横竖布置,间有斜笔。因不同需求,除了汉印之外,还有玺印系统,其文字以大篆类的先秦文字,及古货币文字为依据。在通识中,这两系统的文字近似于书法中的篆书和草书的内部逻辑,即学习与辨认具有通识性。在此之上建立审美价值。
但曹心源的印章却与此两类有本质之别。他的字体来自于鸟虫篆——一种始于先秦的装饰性文字。这种装饰性文字的特点是以具象或半抽象的曲线和象征鸟虫鱼的图像符号来装饰以篆书为基础的字体。它与上文所言汉印及玺印最大的不同在于篆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符号的创作”。虽然汉印等篆刻也需要设计字体,但还基本依例于直观辨识内容的需要。鸟虫篆却有更大的自由度,也就有了更广阔的艺术创作与欣赏维度。也就更有了作为风格化艺术品的独立意义。创作者既能实现篆刻层面的价值,也能成全篆刻作为独立艺术形式的价值。
有容乃大
篆刻作为独立的符号体系与篆刻作为视觉艺术而非功用的诉求,自清朝开始,经历邓石如、赵之谦等人发展,到了今天更是迭代升级,这在方介堪——韩天衡——曹心源这三代鸟虫篆篆刻者上得到明显的体现。
相较于方介堪,韩天衡横空出世的篆刻理念革新和他的创作相结合,给中国篆刻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韩天衡篆刻艺术所追求的,即动态感、力量感、装饰性和现代性。曾经影响颇巨的韩天衡风格中,有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即装饰性和艺术性的平衡,它是由具有飞动之态却不失力度的霸悍线条为风格语言,以及由此平衡形成的全新视觉观感。以上鲜明的风貌与其带有革新性的篆刻观念相结合,形成了“现代性”。在他近年的作品中,这一平衡渐渐消长成为了以装饰性为主导,以动态感为体现的篆刻特征。平衡渐渐被打破,装饰意味越发偏重。技术层面的精熟背后并没有看到更多艺术方面的考虑。如果说当初影响巨大的早年韩天衡风格是一位美人的话,现在这位美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五官的平衡被打破了。但对于一位艺术家来说,这种面貌的渐渐改变也是自己不自觉也不能控制的事情。可能有少数极具反思性的艺术家可以稍为把控,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这就像给自己剃头一样难。而无论如何,以其对社会和历史的既成影响来说,“现代性”这一结果无疑是最重要的。
一舸珍赏
曹心源的独特之处,是他立足于韩天衡所致的“现代性”的基本篆刻艺术定位上,突出了其“艺术性”而非仅“装饰性”的发展倾向。“艺术性”和“装饰性”是一对相爱相杀的关系。我更愿意用“艺术品”和“工艺美术品”做类比判断。“工艺美术品”中无疑含有艺术的成分,而“艺术品”也首先应该有制作精良的工艺维度。但它们的倾向不同,审美选择有差异。浅言之,相对于艺术品,工艺美术品更突出形式,即工艺技术的体现,装饰的运用。艺术品则突出内容和精神,即艺术精神的体现和艺术家本身的艺术特征。
曹心源的作品无疑在“现代性”和“现代篆刻艺术家”的定位基础上,承续了韩天衡“艺术性”的倾向。他设计的篆刻作品能够平衡“风格艺术性”和“装饰性”的关系。他作为艺术家制作艺术作品的体现,主要在于大胆的进行内容的“艺术性”,而非“文字功用性”,字体的约俗,程式的制作。
青山见我
贡布里希《象征的图像》的“导言”中曾说“事实上,人类语言喜欢字面意义和隐喻意义之间的这一朦胧区域。”并以语言及于图像,视觉及于妙圣不可言说的隐喻之义。由此来阐述艺术的发生。这也可以直接运用于曹心源的篆刻艺术上。即于篆刻的文字意义和其图像符号意义之间,多层的隐喻和具有维度和层次感的朦胧。它们在曹心源的刀下按照自己的艺术规律,以抽象和半抽象的线条发生、生长。形成图像之美。
曹心源对于“艺术性”的坚持还体现在对“装饰性”的克制上。其作品可以让人感觉到,他总是在警惕“装饰性”的诱惑,他对自己的定位和艺术品的品质有着精神性的要求。他的篆刻首先有珍宝感,继而来之,是对苦心孤诣的追求。看其作品,应有面对一幅好画的感受。
逍遥法外
此种定位和立场对于篆刻艺术这一门类无疑是有益的。如何使篆刻艺术有独立的审美维度?如何面对现代性这一问题?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贯联的。
首先,其作为印章使用的功能性并不能直接映对审美问题——即文字的功能性不能回答视觉审美。一个没有审美诉求的篆字印章与一个艺术品般的同样文字内容的篆字印章,其作为汉字识别维度没有区分。而作为传统“附于书画”,形成画面构成要素的印章,非现代性的定位首先便可取消篆刻的独立维度。它有自己的美,但对美的判断是附属性的。藏书上盖什么样的印,工笔画上盖什么样的印,大写意画作上盖什么样的印,是根据其功用决定的。而独立的篆刻价值,是需要将这些“上下文”去掉之后,单独欣赏方寸之美的。至于它的适用性,则是其次考虑的问题。
尚雅乐道
虽然我们有很多篆刻展和印谱,但是印人中的大多数会有装饰性倾向,或自然的将自己安置于附属功用的位置。大多数情况,这没有什么问题。但在建立自我的印学价值和“艺术性”定位的问题上,无疑“曹心源”从人名变成一系列经验和解决方案。他是印人们可以为参考的某种依据。这可以通过我的上文和他的作品,创作态度和创作事实来体现。
2021.8.28
作者简介
王一舸,编剧,专栏作家,昆曲作家。
特别鸣谢
敦和基金会
文章原创|版权所有|转发请注出处
公众号主编:孟琢 谢琰 董京尘
责任编辑:楊家睿
我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