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儿童公育「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著作」

互联网 2023-07-05 21:04:02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儿童公育「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著作」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出生于雅典的一个贵族家庭,与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被公认为整个西方世界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40岁时,他在雅典城外Akademy成立柏拉图学院,被视为西方正规高等学府的鼻祖之一,后世的高等学术机构(Academy)由此得名。

柏拉图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奠基人,他认为存在两个世界:现象世界(即客观世界)和理念世界(即精神世界)。理念世界是真实永恒的,最高的层级是“善”,即宇宙精神和真理的化身,主宰一切的神;现象世界是理念世界的衍生物,虚幻无常。

《理想国》是柏拉图表达政治理想的代表作,但不乏对于教育的论述。他构想了从优生优育到成人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幼儿教育占据了重要篇幅。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实践,是柏拉图教育思想的重要来源。从斯巴达教育,他借鉴了国家承担统一教育、优生优育、重视勇敢和忍耐力的培养、慎选音乐教材等经验;从雅典教育,他吸取了学校制度、音乐教育、丰富的学科设置及和谐发展的经验。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体现了柏拉图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

柏拉图

主张先天决定论,但否认血统论

柏拉图认为,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最大缺点是不分长幼尊卑。为了建设稳定和谐的“理想国”,他提出了社会分层的设想,将人分为“金质”、“银质”、“铜铁质”三等。

金质的人高度理性,能认识最高的理念——“善”,并以“善”治理社会,适合担任上层统治者。银质的人刚强、勇敢,适合担当卫国者。铜铁质的人只能胜任工农商业的劳动者,应克制欲望、甘受前两者的领导。

为建设“理想国”,柏拉图设想了一种筛选教育机制,对学前期儿童采用统一模式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判断每个人的禀赋,据此加以定向培养;此后,再通过守法教育使每个人各司其职、各安其位。

值得注意的是,柏拉图的三等之分,是指人的先天禀赋差异,而不是血统论。他承认“寒门出贵子”的可能性,为避免“弃真存伪”,他提出筛选机制应当在孩子17岁左右进行。

论述早期教育的使命

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首次提出较为系统的学前教育思想。他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对儿童施加适当的影响,以促成良好的习惯,儿童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

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可以塑成想要的样子。

从小所受的教育引向哪里,就能决定他后来走向哪里。

柏拉图提出,“快乐”和“痛苦”是儿童最早的两种感知,通过理性训练,可以让儿童树立善恶观,和谐地兼容这两种对立的情感。在训练方法上,他强调要利用儿童喜欢模仿的天性,引导儿童从小模仿那些与他们天性相符的人物,模仿那些勇敢、节制、虔诚的美德人物。

柏拉图的代表作《理想国》

提出优生优育、学前教育阶段的分段教育

1.优生优育

为确保一代胜过一代,柏拉图提出了一系列事关优生优育的大胆设想:

取消家庭,实行共妻共子制,婚配和育儿都由国家负责;实行计划生育,好男配好女,不良男女尽量减少相配;妇女怀孕期间要保持良好情绪,以免影响胎儿;专任官员检查新生儿,淘汰残疾、孱弱者

2.学前教育

柏拉图将0-6岁定义为学前教育期,其中0-3岁为第一阶段,3-6岁为第二阶段。

新生儿集中到国家特设的养育院,由乳母养育,并对婴儿施以摇篮曲和儿歌影响。

年满3岁的儿童,由保姆集中养育。在释放儿童游戏本性的同时,要注意用正确的方法控制任性。教育者应拿捏合理的分寸,既不可放纵儿童,也不能损伤其自尊心。

柏拉图认为,和谐的教育应当:“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 。他指出,重体育轻音乐文艺,孩子将变得野蛮残暴;反之,又难免软弱柔顺。兼顾两者,才能使“理想国”未来的护卫者既勇敢又温柔。

提出做游戏、讲故事等教学手段

为实现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柏拉图设计了内容广泛的早教内容,包括故事、寓言、诗歌、音乐、艺术、体育锻炼等。他认为,在次序上应当先文后武。

他认为讲故事是进行道德、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并强调慎选教材。在当时希腊的神话、诗歌等文学作品中,众神也和人类一样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有嫉恨、凶残等弱点。柏拉图提出:儿童教材中,神的形象应神圣无瑕,英雄人物应勇敢无私,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儿童的美德。应当据此标准,在教材中淘汰品行恶劣的神,以及史诗中一些情绪化的“软弱”英雄人物。

柏拉图认识到,游戏是符合幼儿天性的重要活动,成人应予满足。同时,他又提出一条原则:游戏的内容和方式必须符合法律精神,有利于国家安定,不良游戏可能妨碍孩子们成为品行端正的守法公民。

评价

柏拉图提出公共学前教育、优生优育、身心和谐发展,以及游戏和慎选故事教材等,这些观点在西方教育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启迪了文艺复兴后的许多教育家,为近代公共学前教育理论及儿童养育机构的创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由于时代所限,柏拉图的儿童教育理论也有两处重大的弱点。

首先,柏拉图之所以重视教育,是把教育视作实现“理想国”梦想的重要手段或工具,而不是为了儿童自身的发展。

其次,柏拉图强调对所有儿童采用同样的教育(同样的体育、音乐教育,游戏方式,玩同样的玩具等),限制了儿童的个性化发展。这些保守观点,源于其哲学观。他认为,完善的理念世界永恒不变,据此确立的社会制度也应永恒不变,任何创新都有碍“理想国”的安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