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赞歌:用一生守护艺术的真谛作文「画家笔下的生命赞歌」

互联网 2023-07-15 08:44:03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生命的赞歌:用一生守护艺术的真谛作文「画家笔下的生命赞歌」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方兴未艾。

古老的神州大地,如同一艘找到了方向的巨轮,正准备冲破层层迷雾,扬帆起航,驶向崭新时代。

就在上一年,中国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同年,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由新华社转发全国。自此举国上下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关于真理的大讨论,一直绵延到第二年。某些领域的拨乱反正已经开始,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外交工作等方面逐步恢复,人民热切期待党和国家摆脱困境,阔步向前。

就在此时,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

那是在经历5年施工后,首都机场候机楼及其配套工程落成完工。新候机楼每小时吞吐旅客量达1500人,可容纳当时世界上最大最新的各种类型飞机,在当时是中国最高规格的机场候机楼。

新楼落成,举国欢庆。

但机场的工作人员却犯了难。

犯难的原因是一幅壁画—一副含有裸女的壁画。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

1978年,画家袁运生先生接到邀请,参加新中国成立以来美术工作者第一次大规模壁画创作:首都机场候机楼壁画绘制。为此,他亲赴云南采风数月,最终确定以傣族传统节日泼水节为主题进行创作。

确定好主题,接下来就要构思,实践。上百个日日夜夜的冥思苦想,无数次起笔下落,反复修改,为了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他经常一次次推翻自己的方案,不断重复思考主题立意。

最终,壁画完成了,被命名为:泼水节—生命的赞歌。画作结合中国传统重彩形式和西方油画技法,运用多视角的构图、夸张的造型,恢弘的场景,营造出傣族人民在泼水节上狂欢的场景,丰满地表现出人们对自由和幸福未来的追求与向往,充分表达了在那个年代,人民对祖国的殷切希望和无限憧憬。

然而,巨幅壁画落成,问题随之而来。

有人指责这幅作品中竟然有裸女出现,不仅有伤风化,而且道德败坏。一时间,指责声、质疑声、甚至谩骂声铺天盖地而来,甚至有关部门迫于社会压力要求袁先生修改壁画,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但是,就算压力再大,他也拒绝修改这幅壁画。

可想而知,在那个严肃的年代,如此大胆的画作会受到怎样的诟病苛责。

由于争议,新完工的壁画迟迟没有节目。当时主持首都机场壁画工作的是后来担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瑞环。他在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上报给邓小平。

10月,邓小平亲自到首都机场参观,他对壁画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看了壁画之后,开明地说道:“这有什么好争议的,艺术表现很正常,我看可以。”后来他还开玩笑地说:要多印一些壁画出来,卖给外国人。当时的报纸对此事做了报道,并且把壁画也刊登在显要位置。

至此,机场壁画事件终于尘埃落定。此后一个多月,众多群众乘大巴慕名而来,就为了要看看这幅含有裸女人体的壁画到底是什么样,居然还能惊动国家领导人亲自拍板才能展出。

虽然有中央领导的加持,在美术界对此壁画的赞成者和反对者仍然相持不下,争论逐渐升级,最终,这幅描述泼水节的壁画中三个裸体不得不披上一层透明的薄纱,并被木板遮挡起来。

1990年,他的哥哥袁运甫带人来为壁画涂保护液,结果工人未经请示就把木板拆掉了。被遮挡部分就这样重见天日。

今天,我们再来欣赏这幅壁画,除了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环境,还要理解袁运生对艺术有自己的坚持、执拗。他满腹才华,热情奔放,为了自己的艺术理想不惜与主流意识形态对抗,哪怕被谩骂,哪怕被误解也在所不惜。

袁运生曾说过,60年代以来,很多人研究中国古代和民间艺术,发现也希望那里有一座桥梁,可以名正言顺地通向现代艺术之路。这和当下我们追求的国潮、汉服、乃至民族自信心不谋而合。

也许,踏遍千山万水,方能不忘自己的初心,说的就是袁先生这种人吧。在他心中,艺术无国界,艺术无阶级,艺术无门槛。这是一个美术人的最终奥义,也是他一生为之守护的艺术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