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自由式豆瓣「自由恋爱的不好」

互联网 2023-07-16 08:44:27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恋爱自由式豆瓣「自由恋爱的不好」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提到酸性设计,大家通常都是下意识地想到酸的味道,这也正是视觉的魅力,能够通过图形图像、色彩、形体、排版布局形式让人联想到视觉之外的感觉,比如味觉、听觉、触觉等。

那么,酸性设计究竟是什么?

对于“酸性设计”的理解

Understanging of Accid Graphic

荷兰创意机构G2K的艺术总监定义酸性设计:挑战传统美感和欲望的定义是酸性设计的核心。另外,你不需要化学刺激就能看到它们的美。”

酸性设计经常让设计师们联想到迷幻物质/药物、复古音乐、电子舞曲、派对、嬉皮士、欧普艺术、酸性液体等;但通过相关资料我们知道了酸性设计(Acid Graphic)的“酸(Acid)”并不是指味道的酸,在设计中的“酸”,而是一种文化共鸣。

过去几十年里,这种酸性美学承载了一种“自由恋爱”的社会主张,并包含了一种在当今世界几乎已经过时的极致享乐主义。

酸性设计的特征

Characteristics of Accid Graphic

酸性设计的特点主要在于它的光影颜色、材质、图形和文字,整体视觉语言注重对未来感的营造(如镭射、金属、几何等)、加入丰富多且多元化的年轻时尚元素(如霓虹色、高纯度色彩等),适当添加复古风格元素(如哥特字体、欧普纹样等)总的来说有5大特征:

Vol.1

镭射光感

Vol.2

迷幻色彩

Vol.3

流体质感/玻璃质感/金属质感

Vol.4

复古字体/机械字体

Vol.5

锋利的几何

酸性设计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Accid Graphic

德国设计师Anja Kaiser认为:“酸性设计包含着用于展现视觉失调、混乱和共存的主观和情感策略”。

该风格的成功正是将反抗思想纳入其中,以辛辣、酸涩的迷幻视角带来短暂的逃离现实之感。

无所不“酸”

我们已经不难从身边的广告和海报中捕捉到酸性设计的踪影。

比如去年奥斯卡邀请了七位艺术家以“电影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为题进行的海报创作,便大量使用色彩、金属、波普艺术等酸性元素。

而后,主视觉海报则将作品进行拼贴并失序摆放。画面看似杂乱无章,但呈现出的独特美感却让人过目不忘。

第93届奥斯卡主视觉海报

2021年

Magnus Voll Mathiassen为第93届奥斯卡创作的海报

2021年

如果你同样为电音着迷,酸性设计在该领域更是司空见惯。数字设计师Brusciano认为“酸性平面”本就与复古技术、电音和90年代锐舞派对(Rave Party)传单设计相关。

这种表达形式完美承载了叛逆与反常的精神内核。

上世纪90年代的锐舞派对海报

Madoen《Good Faith》专辑封面

2019年

Lady Gaga《Chromatica》专辑中Stupid Love单曲图

2020年

Vol.2

地下、嬉皮、LSD

“酸性”(Acid)一词源自风靡于上世纪60年代的致幻剂LSD。

彼时正是嬉皮士的黄金年代,他们诉求“爱与和平”,追寻理想和自由平等,更将情绪付于迷幻摇滚(Psychedelic Rock)。

同时,他们也与药物紧密相连。“自我与世界之间界限消融”的药品,被嬉皮士视为精神寄托。

酸性设计的内核也可追溯至该时代的地下艺术——LSD吸墨纸艺术(LSD Blottler Art)。

贩卖药物者利用各种鲜艳的图案来装饰吸墨纸,以获得年轻人的注意力并在市场上流转。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这种地下艺术。

LSD吸墨纸艺术

然而,艺术有边界,并非法外之地。由于对身体健康和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美国政府颁布刑法,对买卖或使用LSD者进行严厉惩罚。

社会绝不会允许此类事物蔓延,该艺术风格也逐渐落幕。

而其“迷幻”的内核、嬉皮士文化及欧普艺术等特点却被酸性艺术所提取。

酸,即迷幻。

加上现代设计元素,酸性设计同时充斥着科幻感和反乌托邦场景。

人们得以在酸性设计中看到怀旧与未来融合、迷幻与混乱交织的美学,它因此耀眼于当代。

《LSD Sixty》

LSD吸墨纸艺术

Maxim Dosca制作的酸性海报

2018年

迷幻带来了怎样的效果?

同样是流动的抽象形式、强烈且高对比的色彩,嬉皮士年代的音乐海报与酸性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种形式据说可以让观者的眼睛“颤动”,更有甚者描述嬉皮士年代的海报有着“迷幻药旅行者的视觉体验”(Visual experiences of an LSD tripper)。

看似难以辨认、模糊边界的字体则有效地抓住了观者的注意力,令其想要一探究竟。

《“感恩而死乐队”的告别》

2015年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个文化剧变的时代,嬉皮士们成长于丰富的物质条件下,没有经历过困苦令他们对物质嗤之以鼻,追求着“诗与远方”。

然而,彼时越战带来的惨烈事实似乎令这代青年的想法幻灭了。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爱与自由”进行着无力反抗。反抗是无效的,颓废、迷幻便成为其精神出路。

《感恩而死,朱尼尔威尔斯,芝加哥蓝调乐队,门乐队》

1966年

韦斯·威尔逊《杰弗逊飞机,感恩而死》

1966年

我们了解了嬉皮士的反叛与酸性设计的渊源,现在的“躺平”热潮与酸性设计的结合,便令人们得以一览当下。

如今,青年们面对内卷、996等工作状态不断产生焦虑,无法找到在社会中的定位,选择“躺平”正是以降低自我欲望的方式缓解这种压力。

我们可将该行为视为一种无声的反抗,酸性设计在此时的兴起则是反抗的外在表现。

(图文资料均源自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