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的作品《活着》的写作手法「活着的写作手法」

互联网 2023-07-17 08:44:21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余华的作品《活着》的写作手法「活着的写作手法」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知乎上有个问题:人为什么而活?如何找到答案?

有个高赞回答:读余华老师的小说《活着》

深以为然!

书中写道:“人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主人公富贵悲惨的命运赚足了读者的眼泪;他对抗命运的方式激励着处于绝境的人们;他看清生命本质后的通透感动着读故事的我们。

有人说看《活着》这本书,第一遍是故事,第二遍是历史,第三遍是励志,第四遍是看破后的通透,最后一遍是关于一生的前尘往事。

作者怎样吸引读者,为他们呈现精彩的故事?

英国小说家,克里斯·赛克斯在《小说创作基本技巧:情节和结构》一书中这样写道:

“成功的故事离不开出彩的情节和结构。情节是故事的核心,能够让读者乐在其中;结构是故事的骨架,可以带来平衡和谐”。

克里斯·赛克斯是是英国作家、剧作家,创作的多部戏剧在伦敦西区上演。

同时,他在牛津大学教授创意写作课程。

《小说创作基本技巧:情节和结构》深入分析了小说创作技法,从情节和结构两大方面入手,把握小说写作的成功脉络。

01构思情节是故事前进的驱动力

“以平常的人物和平常的情景开始,但要让情节发展,要转变为不寻常的情景”。

《月亮与六便士》一书中:

斯特里克兰是一个证券经纪人,有一个看似幸福的家庭,妻子斯特里太太,精明能干,举手投足间尽显端庄典雅,子女儿乖巧听话。

然而在他那张粗犷的脸和无趣的行为背后,藏着一颗骚动不安的心,他的内心饱受煎熬,他执着地认为自己天生是为艺术而生。

所以在他40岁时,毅然决然地抛妻弃子,追求理想。

作家经常谈论情景设计中,人物身上的“变化”或者在故事进程中产生的“变化”。也会讨论人物由一个情境和心理状态转向另一个的变化过程。

人物的成长与变化会给读者带来新的感受,促使读者继续读下去。

过于单一的故事会平淡无味,读起来如同嚼蜡,读者失了兴致。

《活着》一书中,富贵原本是一个纨绔子弟,荒淫无度,吃喝嫖赌好不自在,直到败光家产。

父亲被气死后,富贵在悔恨中开始努力干农活,虽家徒四壁,好在一家人能生活在一起。 小说情节的转变,由人物塑造上性格的转变,也可以在场景中改变。

正如《小说创作基本技巧:情节和结构》书中所言:“小说的一个情节实际意味着一个‘事件’一个事件包含不止一个行为,也可以包含多个行为;它也不止于一个场景,可由多个场景组成”。

在这些情节的转变中,作者必须要找到一个合理推动故事发展的方法,让情节与人物的塑造之间的联系更加合乎逻辑、更加活跃、更有动态。

毛姆曾说:

“小说必须引人入胜、有娱乐性。创作小说着重刻画人物而非讲述事件。当然,塑造人物是很重要的,因为读者只有逐渐熟悉小说中的人物才能与它们共情”。

如何塑造人物,读者才能接受、共情呢?

克里斯·赛克斯认为:当作者被迫给人物选择一条更艰难的路时,好作品会随之而来。

《活着》中富贵的母亲病重,富贵去城里请大夫,无奈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在枪林弹雨中躲过一死。

几经辗转再次回家时,已是两年之后,母亲早已去世。富贵一家的生活更艰难了。 这样的情节,很容易打动读者。

人活着,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余华写的是富贵,其实写的是那个年代的芸芸众生。

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一书中的情节推动,同样采用了这样的方法。

简爱和罗切斯特在教堂举行婚礼时,简痛苦地发现,原来罗切斯特有一个疯妻,简悲伤地离去。

因此,情节的构思是故事前进的驱动力,精彩的构思才能吸引读者。

02 结构清晰是故事发展的灯塔

结构是什么呢?

《钱伯斯二十一世纪大词典》将结构定义为:事物各部分安排或组织的方式;使形成条理的形式或排列。

一部好的小说需要有小说的基本要素:开头、中部和结尾。

《小说创作基本技巧:情节和结构》一书中指出:“故事需要一个能悬于其上的框架。将故事框架视作骨架,并且在上面添加人物、背景及多彩的对话这些血肉。”

小说结构框架的公式为:开端-目的-解决问题-人物冲突-矛盾升级-回落-结尾。

其实就是指:围绕人物所创设的情节是为了干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在实现这个目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与什么样的人物发生了冲突?矛盾如何化解?化解后有什么的结局。

《活着》一书中,富贵的目标就是跟家人好好活着。然而事与愿违,作者不断地给人物创设新的阻碍。

原本以为可以好好生活的富贵,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他身上,他的妻子、儿子、女儿、孙子相继死去。

只留下富贵一个人和他的牛,活在这个困苦的世间。但他仿佛比往日更加洒脱与坚强。

他看清了活着的本质,他比任何时候都通透。

前段时间热播剧《梦华录》的编剧,也是按照这个框架来创设剧情的。

在钱塘开设茶馆的赵盼儿,惊闻未婚夫欧阳旭要另娶她人,不甘命运的她上京讨个公道,却遭受未婚夫不断的打压,几经波折,终于在京城站稳了脚。

京途中偶遇顾千帆,两人不打不相识从而成就一段佳缘,即将结婚时再次出现波折,对方是杀父仇人之子。

两人的感情陷入僵局,盼儿的茶馆也被暴风雨摧毁,矛盾再次升级剧情被推向高潮。

最终,赵盼儿与顾千帆误会解开,事业回暖。

故事的发展就像爬梯子;而故事的结构就像向上攀爬的灯塔。

解决一个个新的阻碍,带着主角越爬越高,去实现目标。如果作者没有使这一步对人物来说变得愈加困难、棘手、有挑战,那么故事就有停顿的风险。

03好的故事需要精雕细琢

著名作家福楼拜曾说: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没有经过雕琢的文字不会成为璞玉。”

他在写《包法利夫人》时,先写了草稿,再对草稿进行加工,他不断地扩展、删减、重写,一直改出想要的效果为止。

全部改完之后,他会跑到露台上,高声念出来,如果听起来不够悦耳的话,他就会把稿子再拿回去修改,改到心满意足才罢休。

“田小娥被鹿三砍死在炕上,她转过头喊了一声:“达啊”带着未出世的孩子,结束了她悲惨的一生。”

陈忠实写完《白鹿原》最后一个情节,瘫坐在椅子上半天才回过神来,仿若耗尽了心血。

4年漫长酝酿与修改,他终于完成了这部著作。

1994年,人民出版社告诉陈忠实决定让《白鹿原》参选茅盾文学奖。

陕西著名文艺评论家李星这样评价:“十年之内,没有人能超过陈忠实;《白鹿原》能得茅盾文学奖。

由于,内容过于大胆,写实。需要修改。陈忠实忍痛删除4万字,反复修改。

1997年修改版《白鹿原》获得万众瞩目的“茅盾文学奖”,成为一部经典小说。

《活着》的作者,余华老师在一次采访谈到创作时称,修改《活着》时,哭过好几次。现场听观众读书中内容时几度落泪。

写作技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刻苦努力学习得来,通过不断摸索犯错得来;

生活中的故事也是一样,不要害怕修改,要知道写作源于一霎间的灵感闪现。

正如《小说创作基本技巧:情节和结构》中所言:

“修改会使你更强大、使你对作品的各方面更自信,你修改得越多,你修改的能力就越强,你的作品就会变得更棒”。

学会用小说思维来写故事,懂得把握创设合理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制造冲突与读者共鸣,塑造人物紧跟故事结构框架不迷路,我们写故事的能力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