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不被人理解「梵高的天才」

互联网 2023-07-15 21:04:30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梵高不被人理解「梵高的天才」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星夜下,调色板上只有蓝与灰。你用那透视我灵魂深处的双眼,望向夏日的天空,山上的阴影衬托出树和水仙的轮廓,用雪地斑驳的色彩,捕捉微风和冬日的寒冷……

许多年前,我看到这样一则故事,上帝拿着一粒药丸到人间,来到一个人家里,对他说,吃了这个药丸,会做出让世人惊叹的成就,但是,生前会孤独贫困,无人理解,死后才能被世人尊为天才。那个人接过上帝的药丸,等上帝离开后,他想也没想,就把药丸扔到马桶里。我给同事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他们都戏谑说,梵高一定吃了那粒药丸。

梵高的一生一直处在孤独、焦虑之中,不断地在与偏见、贫穷、疾病做抗争,他给世人留下了许多伟大的杰作,用他的色彩和笔触展现自己内心的灵魂,鮮明的色彩和跳跃的笔触,使他的绘画风格无人能够代替,影响了之后一代又一代绘画爱好者争相研究和模仿。

梵高,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兰南部北布拉班特省,位置靠近布雷达的村庄津德尔特。他是安娜·柯妮莉雅·卡本特斯与西奥多鲁斯·凡·高之子,其父西奥多鲁斯·凡·高是荷兰归正宗教会的神职人员,文森特是他祖父的名字。1890年7月27日,梵高傍晚散步时用手枪自杀,终年37岁30日葬于瓦兹河畔奥维尔镇的公墓。

梵高的一生非常坎坷,他尝试过许多不同的职业,例如画商、传教士等,但是都以失败而告终,他的情感上也屡遭拒绝,并且身体还被精神疾病所折磨,可正是这种不断遭受打击的过程,才成就了他艺术的传奇色彩。

梵高的家族里有许多人都接触过与艺术绘画相关的工作,在这个艺术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背景之下,1880年他下定决心成为画家。1886年,梵高进入美术学院学习,但与老师意见不合,一个月之后被勒令退学,辗转到了巴黎的纽南,在那个小镇上他结识了贝毕沙罗、高更等好友。1885年春季,梵高创作了现被视为他第一幅主要的作品《吃马铃薯的人》,1885年11月底,梵高决定去安特卫普,接触了鲁本斯的绘画,使他的画布也逐渐的明亮起来,色彩也丰富了些。

1886年2月底,梵高来到了“艺术之都”巴黎,认识了很多印象派的画家,1888年2月辗转来到法国南部阿尔勒,迎来了他最辉煌的创作时期。1888年12月梵高由于过于激动精神失常,挥刀割掉了自己的左耳。1889年5月8日梵高来到了圣雷米,并住进了精神病院,但令人惊叹的是,梵高在这样的情形下并没有秃废,而是画出了一幅幅更加成熟、更加大胆、更加令人震撼的作品。

从梵高的艺术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受到印象派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但更追求绘画作品的独树一帜,突出体现在梵高在色彩上表现的非凡创造力。

梵高从印象主义绘画中学习自己所需要的元素,但并没有痴迷于印象派绘画里的光和色的表达。梵高是一个拥有十分强烈主观意识的艺术家,他的绘画作品有时并不表现事物的真实场景,而是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与此同时,梵高开始质疑印象派绘画理论,梵高认为印象主义在认识现实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情感的表达,只追求光明与色彩,这种绘画风格与他的绘画精神相去甚远,梵高更喜欢随心所欲地使用色彩,尽管是面对自然写生,也追求运用强烈的色彩和疯狂地笔触,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这时他的画面色彩已经带有了抽象因素。

梵高用最大的热情感受色彩鲜明、色阶丰富的印象主义画法,他用高纯度的颜色作画,创作出一种极具现代感的色彩装饰效果,他喜欢将原色红、黄、蓝以及三间色橙、绿、紫毫无调和的直接铺到画布上。在一系列高纯度的色彩运用中,梵高更偏爱黄色、紫色的运用,在他的心目中黄色就是太阳的颜色,象征着光和热,黄色使他疯狂,使他入迷,而紫色却象征着安静与祥和,像深蓝色的大海寂静而神秘。两者的交互的运用,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果,给他带来了快感的力量。

印象主义的色彩大多是物理学上的一种浅色,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中光和色彩变化的“准确”描述,他们更重视表现真实的色彩视觉,不注重色彩的情感和象征意义的表现。梵高在他浪漫主义绘画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基础之上,真正的释放出了情感的本质,强烈的表达了主观的参与感。他在自由的状态下,把难以表达的情感色彩转移到画布上来,用带有暗示性力量的绘画色彩语言表现最普通的绘画题材。

例如:《夜晚的咖啡馆》这幅作品,描绘的本是简单的绘画题材,但是梵高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就提到:“在《夜晚的咖啡馆》里,我尝试去表达这样一种感觉——咖啡馆是一个能让人毁灭、发疯、犯罪的地方。我尝试去诠释黑暗的力量,通过一头扎进这地方,通过雅致粉、血红、酒红、路易十五的柔绿和韦罗内塞绿的对比、通过与深深的黄绿和蓝绿的对比——所有充斥在这个暖炉的淡淡的硫磺色。”

通过分析这幅作品我们不难看出,这幅作品虽然有宽大的空间,但却产生了一种幽闭的效果,这种效果是由强烈色块的跳动造成的,红色的墙壁和金黄色的地板以及绿色的家具、天花,形成了强烈的颜色对比,金灿灿的地板纵向驶入红色的背景之中,红色以均等的分布与之抗衡,色彩极度鲜明,两者之间的冲突膨胀感,使人感到不安。再来看画面中的灯光,表现的是从烂醉如泥的酒客眼里看到的:朦胧、晃动,光晕一圈叠着一圈,令人无法把视线集中。天花板上的吊灯,照亮了淡绿色的装球桌、地板、后门以及颓丧而稀少的酒客,使寂寥的夜晚咖啡馆表达出了幽沉、压抑的效果,能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印象。 梵高在其绘画作品中利用强烈的颜色对比来表达他情感语言,形成了他独有的情感表达方式。

画家梵高的绘画作品除了对色彩的运用极具特色,还有最有价值的就是他笔触的灵活和对真实情感的表达。从梵高的生平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梵高没有受过长期的专业性美术训练,所以梵高的艺术作品在线条上的运用总是随心所欲,从不拘泥于流俗,他的笔触运用跳跃,使画面充满了张力。他喜欢用纯色的点、线作为绘画的主要元素,通过长短笔触的交替,或平铺、或彎曲、或扭动的交织在一起,达到了既粗犷、放任又赋予动感的效果。

梵高的笔触强劲、狂热,看似朴素稚拙却发自内心深处,是心灵的外化知音,几乎没有人能够轻易的模仿,心情好的时候他的笔触是欢快跳跃的,心情不好的时候他的笔触就是旋转、扭曲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就是《星月夜》这幅作品了。

《星月夜》创作于1889年1月,此时,梵高正在被病魔所侵蚀,缀满星星的夜空形成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漩涡。抛开色彩不谈,通过分析其中的线条,我们不难发现笔触的动感很强,可以清晰的看出笔触的变化,山脉、柏树、村庄用长长的、有规律的大笔触,想表现他内心的平静,但星星和月亮则是用细而小、旋转的笔触,表明了他精神上的躁动和绝命的挣扎。这样长短笔触的穿插,使画面极富动感,也表现出了他内心的矛盾,使静物有了一种流动性,富有了生命力。这些富有变化的绘画笔触,也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

梵高一生生活在贫困之中,情绪屡屡受挫,他最终选择抑郁而死,这就是梵高的一生,一个伟大的艺术传奇。梵高的绘画作品,没有教条主义,只是将自己的激情泼在画布上,这也是艺术家真正表达自己的感情的一种表现方式。画家梵高的作品不仅表达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同时也体现了艺术家的最真实感情。

梵高对他自己的绘画风格和绘画作品有强大的信心,他确信会有一天自己的作品可以得到世界的认可,但是他并不知道这一天会有多远。他的艺术经历,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然而现实并没有使他的绘画风格随波逐流,而成为了西方绘画史长河中一朵孤傲的花。梵高绘画的时代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他最基本的艺术观念还在不断地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后人。梵高绘画作品所表现出的艺术创造力,色彩的强烈、笔触的跳跃都是他最具有价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