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童谣剪纸熏画图片「剪纸贴花」

互联网 2023-07-16 21:41:08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陕北童谣剪纸熏画图片「剪纸贴花」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作者 张晓梅

人间天真最奇趣

——读张晓梅《陕北童谣剪纸熏画》

陕北人常说:从小看大。

说得是童年对人一生的重要,而童谣就是人生童年最常见的启蒙方式。

万物生发于情。

人生绕来绕去,最要紧的还是一个“情”字。古人云:“情动中,而形于言,言不足故嗟叹之。”这就有了相伴于儿童的童谣。

陕北是一块英雄激越的土地,是生长着天才与梦想家的地方。即使在过去困难的年代,成人们要么沉默不语,要么吼几声山野之歌宣泄,而娃娃们总是不知疲劳的欢天喜地。

孩子们脱笼的鸟儿,自由地玩耍游戏,伴着童谣飞扬在街巷乡间,院子村道。孩子们在强劲地西北风中摸爬滚打,似乎恶劣地生活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忧伤,反而用童谣来消解生活的困境。

自古英雄出少年。

我的童年,自己就是个娃娃领袖,口头禅很多。什么“四大金刚、八大天王”,什么“《水浒》一百零八将,英雄排座次”,什么“《封神演义》封神榜”,什么孙猴子猴毛一吹,撒豆成兵,自封为花果山的猴王。

童谣是人生中最绝妙最精彩地华章丽句,是儿童天真灵魂的安放之地。其实任何童谣总是那个时代的写真,往往揭示了那时社会的隐秘。

我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陕北人调侃地说:“穿的新,走的快,肚子里装的酸白菜”,儿童游戏的“猜咚哧”演变为“菜包菜”,那年月冬天里每人一缸酸菜,人人吃得面有菜色,而童谣“菜包菜”就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

儿童的想像是多么的瑰丽而丰富,童谣的声响,是对生命和宇宙的叹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冷暖与共的童年,风雨无阻地戏玩,苦涩地甜蜜,矜持地爱意,暖暖的童谣在其间穿行。

童谣的意义,不仅在追求快乐,更在完美人幼小的心灵美意,故天真得真趣,萌化了人性,让心灵温暖,生命感动,让孤单的童年不再忧伤。

人的寿命有限,但童年的童谣永存。人最大的困惑是生命的流逝,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而童谣却留住了人童年生命的呐喊与骚动,变成生命的遗存和痕迹,变成时光的挽留,变成你所经历的纪念。

比如童谣神奇地预言性。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儿童游戏中的“打老爷”和“斗拐拐”,分别应验了此后的“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批斗走资派”和阶级斗争暴风雨年代的来临。

其实古代就有童谣,反映了社会现实。如:“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首千家万户黄口小儿指责的社会黑暗,使这个时代彻底崩溃。公元184年,汉朝覆灭的农民运动黄巾军大起义爆发了,这样童谣往往预示了社会灾变,成了神奇莫测的谶语。

人类的感性素质,审美嗜好形成在童年,童谣的世界是一个艺术人生的世界。小时候的圈子决定格局,层次意味了成年后的高度。中国古代平民出身的帝王,小时候往往就有孩子称王的故事传说,小时候的孩子王,长大后往往是社会精英,生命的本真在有意无意间演绎着人生的传奇。这就是说,往往成人的艺术才华是通过孩提时代的童谣艺术教育熏陶来实现的。这也就是陕北人过去常说:娃娃学成的少,长成的多。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依德说:“一篇作品就像一场白日梦一样,是幼年曾经做过的游戏地继续。”是的,艺术就是成年人的游戏,是童年游戏的继续。

回到孩子的童谣世界里才能找到滋养人心灵的甘露。也正是童谣保鲜了成人生活,是我们成人灵魂回归的家园,但无论如何童谣归根结底是农耕文明的垂暮之美。

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应该是从童年开始的。尽管命运波谲云诡,可是走向大世界的雄心是从童年开始的。任何经典也无法穷尽我们孩提时代想象的天空,任何文字也难描述生命最原始的本真。

童谣却做到了。

如今,疾速发展的现代物质力量冲击着童谣,儿童自由生命的环境在急剧地萎缩,已经很难有产生童谣传播的土壤了。繁重满贯的学习任务,挤占了孩子们最重要素质发展关键期的宝贵时间。同时成人本身知识结构的变质,童谣作为口耳相传的家史教育传承典范发生了变化。这样决定孩子一生的感性素质形成,缺失了一个人成长的核心力量和审美感受。其实作为人生的核心竞争力是“雅者”,而不仅仅是“勇者”“智者”低层次的格局。

孩子的自由兴趣没了,长成也只是虚伪。成年后为官破坏力更大,搞文化行业则水平低下。缺少童谣艺术的薰陶往往会滑向文明的落后或野蛮的生长。

尽管人一年年变老,则并没有长成。这时会觉着小时候再好也回不去了,长大了再烦也要老去,但是回头可能就是新的风景。

在张晓梅的《陕北童谣剪纸熏画》中我们看到了天真烂漫,无拘无束,那个人的童年曾经的心灵世界。

当然,我们也许是那只温水的青蛙,在不知不觉的麻木中毁灭,而不自知。晓梅给我们了希望和新鲜的童谣空气,只要心存希望,一切皆有可能。

张晓梅的《陕北童谣剪纸熏画》,让岁月的距离和思念产生了美丽。

你会想到,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有一块诗意栖居的大地,如今的中国几乎什么都不缺,但真正缺少的是张晓梅这样的童谣诗人。阿尔弗蕾德·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张晓梅的作品,让我们留住了童趣,返老还童,让人永远年轻。因为一个有童谣的社会,才会是绿色的生活。虽然今天,张晓梅所剪纸的童谣离我们远去了,而她却用思想和行动来照亮我们人生的旅程。张晓梅毕生在剪纸艺术中浸淫,而今则脱颖而出用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匠心——剪纸薰画来表现童谣真趣的大义。

张晓梅以陕北童谣剪纸薰画艺术度人,改变社会氛围,力量虽然微小,却彰显了艺术家最令人敬佩的担当。她以《陕北童谣剪纸熏画》开启了陕北文化史上一个隐秘的角落,也正是人类心灵最柔软的部分。

童年童谣是张晓梅心灵的故乡,是艺术大师精神的摇篮。她的新启蒙有趣的叙事,童谣、剪纸、薰画的合成形式,闪耀着女性柔和善良的光辉。让我们对本土传统,童谣语言的文化产生了再认识的深度,给精神贫困的角落注入新鲜的血液,创造了新的精神生态,是一个有文化创新意义的壮举。

张晓梅的《陕北童谣剪纸熏画》栩栩如生,倾倒众生,让我们为之惊艳。她的创作是从高原到新的高峰的崛起,是对几近灭亡的传统文化的打捞与拯救,特别是新鲜的童谣,高超的剪纸,古老又新生的薰画,丝丝入扣,巧夺天工,艺术表现力已达炉火纯青之境,令人叹为观止。它是剪纸又不是剪纸,终归还是不一样的不寻常的剪纸艺术。

艺术是有意趣的形式,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再生,不是经济指数有多高,而是人民灵魂的丰富。

张晓梅的《陕北童谣剪纸熏画》就是这方面艰巨的努力,完成着文化自觉的使命。

张晓梅举着红烛薰陕北童谣剪纸时,脸上闪耀着神圣的崇高感,荡漾着初恋般的激情。蔡元培先生指出,人类终归要以美育代宗教。张晓梅如今把濒临失传的童谣,用剪纸薰画的形式,大美无言地呈现给我们,它是盗取天火的雅者,是点亮星空的燃灯人,是传递美的天使。

有道是:人间天真最奇趣。还应了那句话:世界可以无聊,你要有趣,生活可能不如意,但你要过得要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