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行书要学王羲之「苏东坡书法的特点」

互联网 2023-07-17 15:31:10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为什么行书要学王羲之「苏东坡书法的特点」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文/一者

漂不漂亮看脸蛋,美不美看气质。美是漂亮的升华,不仅仅表现在脸蛋上,而是人的整体表现,这就包括人的精神气质,修养和境界。所以,不讲修养,人的精神境界高雅不起来,一个人的修养既伪装不了,也掩饰不了。

作为书法家,一定要讲求修养!没有修养作品高雅不起来。无论是精神修养,还是艺术追求,不下实打实的功夫,笔下修不来高雅的作品。我们先从气息说一说。书法这种抽象的、通过每个具体的书者笔下产生的艺术形式,被人当作宛如一个个在社会中存在的人来观照时,人们发现,虽然它既不能言,也不能行,既摸不着,也抓不住,却能以其形式展露出一种让人可以感受到的气味、信息,而且成为书法重要的审美内容,这就是书法的气息。

王羲之画像:仙风道骨,气度不凡。

好气息请不来,坏气息赖着不走。书者不积极主动持之以恒以高尚的情志修养去挤掉它,它只会赖在笔下不走,让你写得越多越俗,因为在现实生活里就是这样,人庸庸碌碌无追求,必俗。

比如,有些书家对待参加展览的作品要精益求精,而出售的作品可能就不同了,虽然不具普遍性,但也应该是常见现象,大家心知肚明。

为什么书法家非要讲求修养呢?

一件书法艺术作品,就内容而言不仅包括文辞、形式、书写还有书者的精神气质。从这一意义上说,书法的内容是很宽泛的。凡作用于书情、书意书识、书感的都是书法内容。讲求精神、修养,就是讲求充实积极性的内容。包括对书法美的认识,都是书法的重要内容。因为书法所美的只能是书法条件的充分运用,形象得以创造展示出的书者的智慧和力量。比如说,当那些刻意做作的妍媚已使人产生逆反时,有人能发现古代书迹的拙朴真纯,便注重修养作这种效果的追求,其所作就会为人所美。还有那应酬制作,虽然都是一个书家所写,但与精心创作,有天壤之别。

王羲之《平安帖》

书法是高雅艺术,对待每一件作品要正确认识、正确把握,能让高雅的内容与形式恰到好处的统一,才是好书家,如果书家的作品分三六九等(环境、心境影响创作除外),那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因为修养也是你作品的内容之一。

为什么人们对书法内容的认识这么费神?原因有两条:一是书者实际面临的似乎只是形式问题,二是即使认识到作为书家应有书家的修养,却并未认真想到:书家的修养就是做充实提高内容的功夫,形式就是为了表现好这特定的内容,才有其特具审美意义和价值的艺术。

八大自画像

对于每个学书者来说,似乎所要解决的都只是形式上的问题。学习技法,以求把握好笔画结体。每个学书的人,从每一笔画该怎么写,每一字怎么结构,所有的要求都是从形式上提出,落实到形式。即使讲用笔结体之理,实际都只归结到古人所谓的法度上。也就是说,古人凭感悟自然之理造了字,凭宇宙存在运动之理写了字。将这些实际的内容化为书法形式,一代一代人都在学取形式,运用形式,却不知这形式实际是内容的迹化。而所有学书作书的人,可以将法度用得精熟,而对化为形式的用法之理是什么,要不要在明其理之后有更深更自觉更有个性的把握,根本没有想到。

王羲之被历代人尊为“书圣”,创造了无比美妙的书法艺术。无论是神采,还是形质都达到一个高峰。他称赞好的书为“有意”从未讲到书法内容与形式之类的问题,倒是形式和内容都到了和谐统一,这些难怪史称“书圣”。我们今天看到的也只是技法运用和所成形象上的讲求。为了保证这种效果,隋唐人总结出种种法度,人人争学法度,甚至出现了一个“尚法”的时代。其落脚点,无非是求所书有一个合乎标准的形式。人们似乎只知道书法就是一种以法度保证形式的艺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张旭就是以情性役书,而颜真卿既是科举考场所用“干禄字书”的创造者,同时又是有史以来以精神、气象、人格力量入书的大家。即他不是用理论而是用实迹说明书法是内容与形式统一的艺术正是有了前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又有了苏轼的书法现实,所以黄庭坚才以之为实例,大讲作为书家的精神修养,大讲“郁郁芊芊”“学问文章之气”。这一见识反映了书法实际,也警醒了时人,使书人们有了讲求修养的自觉。只是这种关于书法艺术效果的见识、修养,应该不应该被看作是书法艺术的内容,人们并不明确。甚至到今天,人们承认书家应该讲求修养,修养会落实在书法效果即形式上。

八大山人书作

苏、黄认定书法写的是人,人的神、气、骨、肉、血效果,写的是人的学问见识、情性修养。书作的风格面目,都是书者精神修养和物质能力的展示。书者“可以百为”,“惟不可俗,俗便不可医”。

如何修养?

在那个历史条件,他们认为就是读书。姑不论仅靠读书是否就可使人“不俗”,关键是苏、黄已充分认识到,书法不只是形式、技巧,更有决定作品雅俗的内容(精神修养)。黄庭坚举一些人为例,指出其书之所以缺少格调,并非缺少把握形式的技能,而是少了修养,少了使所书气格高雅的内容。

自黄庭坚提出“书卷气”等以来,人们对书家的精神修养重要性的认识大为提高,随后才有诸如“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作为书家要“品高、学富”,“书以气味为第一,不然但成于手技。不足贵也”等许多说法。所有这些话,一个意思:必须以高雅的精神修养作为内容以充实书法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