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肖景志 一个人就是一个画派代表人物「马志明画家」

互联网 2023-07-17 10:35:18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艺术家肖景志 一个人就是一个画派代表人物「马志明画家」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半个世纪痴守东北大自然,开辟自成一格风景油画新天地,实现了中国美术史上的创举]

|艺术家肖景志

文字/常征

自然是人类的老家,艺术是心灵的摇篮。

穿透浮世喧嚣与欲望遮蔽的物质天空,110万抖音粉丝借助数字时代触须,把超越时空的精神触觉,同时聚拢到东北山野间,一个大写的人身上,并给予1700多万次的点赞——

这是一位自然魔法师,在画笔魔棒点染下,山坡上遒劲老柞树,像原始人张扬雄性猎舞;风中飘逸的小叶樟,如春之女神唤醒远山的萌动……那上千张独属于东北自然气质的画卷,散发出深沉静穆与生动充盈气息,给心灵以绵长慰藉,给精神以高频震撼。

|一年四季把画架安插在大自然中

这是一位当代鲁滨逊,用剽悍敏锐体魄和自信顽强精神,高擎起一个执着灵魂。13岁,超越成长惯常轨道桎梏,在一片怀疑与讥讽声中,于天地之间迷狂地追逐艺术之梦;20出头,开始4年深山独居,在野风野兽缭绕声中,于煤油灯下创作出200幅风景油画。

他,就是艺术家肖景志。

|在冰雪严寒中写生的肖景志

著名艺术评论家李人毅说:“肖景志的油画,是中国油画民族化的新收获。走进这些令人陶醉的家园即景,每幅都充溢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能用如此系统的浩大的工程为地域山水作画传,这在北方乃至全国,应是鲜见的。”

粉丝们自豪地赞扬道:“俄罗斯有希施金,中国有肖景志。”

肖景志则说:“我是从家乡山野中走出来的,我想用画笔展现家乡风景,让更多人感受大东北的美。”

|肖景志油画作品《绿色空间》

十年深山求艺

老爷岭高耸环抱,乌斯浑河从家门口缓缓流过,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亚河乡亚东村,是见证肖景志艺术破土萌芽、开枝散叶的地方。

早在两千多年前,这里就是肃慎先民渔猎栖息之地,“天人合一、万物有灵”的萨满文化,从远古延宕至今,使人们崇仰自然、依偎山林。1883年,当清朝钦差吴大澄主持修筑牡丹江至依兰官道时,亚河沁屯早已兀立了不知多少年。

历史文化的神韵,赋予小小亚河以博大生机,诞生了衣小白、牟成、程中元等艺术大家。

|伴随肖景志成长的家乡原野

而当1974年,9岁的肖景志随全家由辽宁省西丰县一个小山村迁徙而来时候,贫困的愁云却正笼罩这片黑土地。勤劳善良的乡亲们慢慢惊讶地发现,肖景志这孩子既是“外来户”,更像“外来物种”。

肖景志来自一个世代与土地打交道,但却心灵手巧的贫困农民家庭。4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改嫁,继父抱着这个漂亮男孩,稀罕得不得了,为他起了肖景志的名字。没想到,“景志”两字,竟冥冥之中使他与描绘自然美景的志向联系了起来。

在尽情嬉戏于山林河谷过程中,肖景志仿佛触摸到了大自然神奇密码。他用木炭在墙壁上没完没了地画飞机、大炮,或用黄泥捏出坦克、手枪,并忍住馋虫把母亲偶尔给他买冰棍、糖块的零花钱,全都用来购买纸笔和小人书,勾画着当解放军的梦,却浑然不知自己已拉住艺术的手。

|青年肖景志与父母在亚东村

为一心追求朦胧的艺术之梦,13岁正读初一的肖景志,做出了常人不敢为的惊人之举,他带着自家的板凳,毅然离开书声琅琅的教室,走向田野、走出了自我。那一刻,肖景志父母的心头,就像美好的未来被冷雨浇过一样,斑驳抑郁地褶皱在一起。

在乡亲们惊愕的表情中,肖景志懂事地扛起镐头、挎上土篮,一边漫山遍野去刨药根贴补家用,一边以黑土为纸描摹大自然。4年间,他走遍了家乡的山川,大自然最雄浑、最细微的姿态,无不深深印记在心里,使他更加热爱家乡山水和自己的绘画。

为支撑经济上摇摇欲坠的家,17岁的肖景志不得不将绘画的欲望,暂时搁置于心中最隐秘地方。他买回6只小兔子,精心繁殖出120只,并一趟趟坐夜车跑到勃利县冷库去销售。短短1年时间,肖景志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养兔专业户。邻居羡慕地说:“老肖家三小子开始务正业了,养兔子发家了。”

因家人生活改善而喜悦的肖景志,内心却一片空寂,有梦想而不能去实现梦想的隐痛,日夜折磨着他。随着勃利县冷库不再需要兔肉产品,肖景志只好回归土地,在6亩河套地垒起小窝棚,吃糙粮饮山泉、种菜看菜,整整忙碌了1年。

每当空闲下来,肖景志总是举目四望:成熟得快要炸裂的庄稼袒露在脚下高岗上,四周山峦起伏着秋天的迷彩旋律,在黑土地丢下浮动影子的大团云朵掠过头顶的湛蓝,不远处隐约传来一条大河的深沉呼吸与脉动……

无数次对家乡最美风景的放眼长望,使被压抑下去的艺术梦想,终于火山喷发、熊熊燃烧起来,谁也无法阻挡:“农民伟大,但我不想辜负梦想,去过老婆孩子热炕头一眼见底的生活,希望用艺术创造无限可能的人生。”

|肖景志早期素描作品

“老肖家三小子不种地了,魔怔了。”肖景志再次出了大名,成为十里八村的笑谈。每当肖景志背着画夹,骑着除了铃铛不响其他都响的自行车经过,总要引来窃窃私语与当面嘲弄,“农民种地天经地义,腰包溜瘪不务正业,简直是胡扯。”

乡亲们是善良的,他们的讥讽可谓是善意的规劝。但尽管生活在山环水绕、风景如画的环境,乡民的视野却仅仅局限于刨食的土地里,精神的世界、艺术的追求,在他们紧贴土地的农耕文化范畴内认知里,全都是可笑的。

1985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母亲站在小草房前老果树下,用肖景志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复杂眼神,送别刚刚20岁的儿子——肖景志头也不回地走进扑面而来的暴风雪中,仅有家中的小狗踉跄地跟随。

谁也没想到,这一去,就是绝地重生、脱胎换骨的关键4年。

肖景志在村北深山里停下脚步,这里背靠横头山,与一左一右两座小山一道,簇拥着土质肥沃的老朱山沟。出于安全考虑,肖景志在沟口洼兜里建起了一座“小马架”房,并在四道沟和横头山西窝子承包了9垧造林地。

|肖景志油画作品中的老朱山沟小马架房子

“当时为什么上山,既是为远离乡亲的讥讽和父亲的咒骂,更是为改善家里生活和满足对美的急切向往,我眼里心里都是大自然和绘画,就想凭自己闯出一片新天地。”肖景志道。

而当第一个夜晚降临,周围漆黑山影沉重地向小马架房压来,老北风呼啸的间隙,一声野兽长啸在黑洞洞天空回荡。深夜,砭人肌骨的寒气向小屋聚集,不远处一株老柞树被冻得“吱嘎”作响。肖景志顶紧小木门,恐惧寒冷使他难以安然入眠。不知不觉间眯着了,猛然被耳朵的尖利疼痛惊醒,一只老鼠正仓皇逃走。惊魂未定之间,一缕阳光却温暖地筛进小屋,山谷里传来苏雀欢快的啼鸣。

小屋窝风,烧火经常倒烟,呛得人睁不开眼睛。肖景志慢慢琢磨出了门道,他把柴火架满煮上大碴子,山里劳作归来,大碴子粥刚好熟透。整个冬天,他仅靠大碴粥、咸菜疙瘩维系生命,其他季节则能吃上野菜野果:“当时就图省事,根本没把心思放在吃饭上。”

早春,肖景志拉来一牛车树苗,植下第一株落叶松。一个人在大山里植树,远没有后来人们想象的那样轻松浪漫。刨穴植树,每天一口气往返300米,撂下镐头的一刻,肖景志甚至累得伸不开手掌,他那纤细有力的双手慢慢皲裂得像老松树皮一样。抚育间伐,无数次扎透解放鞋,鞋窠里经常灌满了鲜血。

|在大山里独自坚守4年时的肖景志

从植下幼树到成材砍伐,周期长达数十年。为能见到现钱,肖景志辛苦刨地种出白瓜。当他拉着满满一牛车白瓜下山,心里充满了大赚一笔的希望,冷落的市场却让他不得不带着白瓜和小猪上山,希望将白瓜变成猪饲料,靠养猪赚钱。可生活再次和他开起了玩笑,辛苦喂养长大的母猪却怀不上猪崽。余下的白瓜,肖景志一直吃到三九天:“霜打的白瓜甜,可天天吃让人恶心。”

|肖景志早期油画作品《雪落横山头》

一个狂风怒吼的雪夜,树木被吹得像小草低俯摇曳,小狗疯了般狂吠不止。一个全身是血,背着两只大鹅的黑汉子,突然从大山深处窜出来。肖景志被迫将此人留宿,警惕地为他炖了一只大鹅。深夜,听着粗鲁豪横的呼噜声,肖景志瞪大眼睛,紧紧握住褥子下的开山斧。稍微一磕眼皮的工夫,黑汉子却神不知鬼不觉地消失了。一个金灿灿的秋天,大豆丰收,肖景志心里正乐得直开花,一个人径直从山里跑过来,拿起打火机就开始点豆垛。眼看一年的收成就要化为乌有,肖景志发出一声震颤山谷的怒吼,一下就把那个人吓跑了。

兄弟姐妹本以为,肖景志在山上呆不长,孤独寂寞不说,单是狗熊、野猪也会把他吓回来,没想到多么苦累、多么恐惧都没能将他吓跑。每次母亲上山,都紧张得迟迟不敢靠近小马架房,生怕见不到儿子的身影。直到发现小狗欢快地跑来迎接,才长长地舒出一口气。

|肖景志早期油画作品《十月》

适应了一个人的大山生活,肖景志的心在天地之间颤动——他要以大山之神为师,以自然为大写的主体,用一把开山力斧劈开艺术山门,去探寻一条别人未走过的路。

在小马架房的东侧,有一眼冬暖夏凉的山泉,泉水外溢,形成一条清冽的小溪。肖景志观察到,在水波与日影交映中,溪中石子和小鱼充满了迷人的动感。而山前老柞树、山后白桦林,更吸引肖景志的目光,他虔诚地仰望,又像植物学家一样细心观察,那布满装饰肌理、充满昂扬力量的大树。为此他自制多个简易画架,哪里风景好就把画架一直安插在哪里。

|肖景志早期油画作品《我窝棚前的小河》

每当结束一天超负荷的植树劳动,肖景志总是顾不得休息,因为随着夜幕围合,他宝贵的艺术探索时间才刚刚开始。

冬夜的风、野兽的声,混合成恐怖的超大音响。顶牢小木门、拨亮小油灯,戴上狗皮帽、披上棉花被,在满墙被烟熏得发黑的油画簇拥下,肖景志开始了艺术探索。小屋里徘徊着干冷冰雪味道、土腥味道和颜料的味道,经常画着画着,人就被冻麻木了,直到火红的太阳从东山跃上天空的一刻,才像冬眠后的动物一点点暖过来。而一锅大碴子冻了又热、热了又冻,每每还没来得及吃上一口,肖景志就又被创作中的油画吸引了过去。到了春夏季节,蚂蚁、长虫经常与肖景志同寝共眠,小咬、大瞎蒙像头顶一道旋转光圈,“嗡嗡”叫着咬遍整个脑袋。

|肖景志油画作品《老橡树》

打定主意要一生从艺的肖景志并不以为苦,因为他有山中四季变换的色彩,空气里淡淡清香的味道,房山头每年前来抱窝小鸟的鸣唱,以及流水般奔向远方云彩激发的想象。

只有真正长期与大自然物我交融的人,才能感受到肖景志对大自然的痴爱与膜拜:“大自然总是让人激动,当秋天第一片叶子砸在脑袋上时,我忍不住被自然造化的神奇感动得落泪。”

在这远离亲人、远离人间烟火的大山里,肖景志的内心,像门外山泉一样平和涌动,像炉灶里的火焰激情不熄。他扯开一块块雪白的确良,绷在粗粝木框上,再挂上熬制的水胶,不断尝试创作以四季大山、黑土、杂木、花草、河流为主题的大幅油画作品。画布用光了,就又不得不在画好的作品上重新创作一幅。

|肖景志早期油画作品《初冬的第一场雪》

肖景志幸运地得到一本俄罗斯画家希施金的黑白画集,这让他如获至宝:“希施金笔下的树,是对大自然的概括,给孤独求索中的我以支点,但学习希施金又必须远离希施金的影响。如何成为独特的画家,只有探索自己的道路,并把艺术视作生命一样看待。”

“绘画就该画熟悉的景色,要用心观察小草的萌动、树叶的发芽,画面才会鲜活起来。画树,必须熟悉树木是怎样生长的,才能画得结实深入。画平稳的水,才使人看了有韵味。”肖景志不断探寻表现自然的独特语汇,“真正把大山画好的画家并不多,我注重提炼精华、讲究造型、具象贴近、生动唯美。”

在摸索中,肖景志意识到,平和就是美,柔和之美。同时把自然的艺术真实和画面的独特意境作为审美追求。

与自然在一起,肖景志心中装满了大山的宏阔,他的画幅也日益变大;作为自然之子,肖景志那灵动的手,总能比常人更快地创作出一幅大画。

而母亲始终闹不明白儿子的想法,甚至认为他精神出了问题。老人家最后一次拄着棍子上山,当她看到儿子长发蓬乱,脸上手上布满了树枝刮出的伤口,活脱脱像一个野人时,心疼得大哭一场。至此,母亲才相信:她最疼爱的三儿子,不画出个名堂来是不会罢休的。

无奈,母亲只好留下咸菜、大碴子,以及,画画的纸笔。

|母亲到大山里看望肖景志

春华秋实、云开山高。到1989年秋,肖景志已在四道沟和横头山西窝子9垧造林地里,实实惠惠种满7万株落叶松。他用目光一遍遍抚摸熟悉的大自然,封好小马架房木门,带上满满一牛车油画和小狗,一步一回头地回家。

4个季节轮回,大自然接纳了他、成就了他。他曾为绘画过早地离开了学校,却在自然的大学里成功自修了本科艺术专业。此时,恰逢市场经济大潮奔涌全国,没有人会想到,一个东北青年,竟为执念的艺术而孤守于大山深处。

|肖景志油画作品《相伴永远》

当他重返文明世界时候,大自然早已在心里深刻定格,他坚信能用艺术力斧劈开理想的大门:“不去大山里做当代鲁滨逊,就绝没有我的未来。”

艺术的“守护神”

从13岁弃学刨药根,到去大山里植树创作,肖景志整整在大自然中只身跋涉了10年。10年的独处,他并不孤寂,因为拥有独属于自己的自然风景,和不断在远方发出强劲召唤的艺术缪斯。但他却是孤独的,他的艺术梦想,需要基础坚实的发射架,他的心需要理解支持的共鸣声。

肖景志幸运地拥有了自己的“守护神”,这是支撑他执着前行、化蝶而出的推动力量。

肖景志的生活“守护神”是母亲。

母亲是世界上最博爱、最无私的代名词。对肖景志一生影响最大的就是母亲。她能够忍受人世间一切苦难,但却给予子女最正确的人生观。

|幼年肖景志与母亲合影

肖景志的母亲除了在田野里耕种、在家中操持一家老小,还要蹲市场卖菜。为了省钱,舍不得在市场上买午餐,总是自带一张大饼子、一瓶凉白开对付了事。卖菜收入的小钱,全都小心翼翼积攒起来。全家人一年也不花几个钱,都留着还外债。

不管日子如何贫困,肖景志的母亲始终教育子女:“人无论到什么时候都得靠自己,靠劳动过日子塌实。别人有多大钱财咱不眼气,只有靠劳动挣的钱花得才坦然。”

肖景志的母亲共有6个子女,在她的内心,始终渴望子女有出息:“哪怕有一个跳出农门,去当工作人,当妈的这辈子就没白活。”

“可直到母亲去世,我也没能成功。”肖景志深深自责道,“我是公家人了,第一个月刚开资,就直接跑去给母亲上坟……”

肖景志的艺术“守护神”是徐法清。

真正的野马从来不需要伯乐,但心里充满野性骚动的肖景志,却渴望一个艺术上的伯乐。

肖景志的父亲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出色庄稼把式,看不上不务正业、浪费钱财的年轻人。当他看到十几岁的肖景志一边尽心尽力刨药根贴补家用,一边满脑子迷了魔了地琢磨画画,嘴上虽然骂骂咧咧教育,内心却充满了矛盾。

最终,对孩子疼爱之心占据了上风,他拐弯抹角托人找到林口县一中美术教师徐法清,并送肖景志去他家中学习2个月素描。

进入徐老师美术班那一刻,肖景志兴奋得热血沸腾,终于能大大方方画画了。但贫困的现实却如影相随,就连最基本的纸笔,都是母亲用卖鸡蛋的钱换来的。肖景志的窘境写在脸上,勤奋却写在手上,当课余同学们嬉戏时候,他仍在专心临摹老师的示范作品。徐老师直接免除了肖景志的学费。

2个月如饥似渴学习转眼过去。临别,肖景志将一张小画送给徐老师——一群小鱼在涟漪中轻轻游动。这让徐老师的眼眸瞬间就亮了:“生活再难也要画下去,你能行。”

林口归来日子如常,肖景志继续跑山,但整个人的状态却完全沉浸在绘画之中。他不再将观察与想象的画面涂抹在黑土上、空气中,而是落到廉价购买的纸张上。

他画刨药根时观察到的山间树木、小草,河里的蝲蛄、小鱼,并一趟趟跑到林口去请教。徐老师看后眼神里透出惊讶,他郑重地将希施金黑白风景画集送给了肖景志:“不用画素描了,直接画油画吧。”

肖景志激动得心脏“砰砰”乱跳。

爱惜人才的徐法清老师经常不辞辛苦地来到肖景志家,品尝着冷水鱼、喝几口小烧酒,便一天到晚与肖景志畅谈艺术。每当看到他新画的油画,徐老师总是感慨不已:“景志将来就是大教授,画下去肯定是大人物。”

“我学历这么低怎么能成大教授?”肖景志兴奋而困惑地问。

徐老师则回答:“画画要有理想、能吃苦,出手要有力。面对艺术的大门,要有一把力斧,把大门劈开。”

“做事有人夸、有人压,结果完全不一样。”回忆和徐老师在一起的日子,肖景志道。

|肖景志与徐法清老师(右)的合影

肖景志的素描作品在林口县农民画展上展出,第一幅油画在《美术大观》发表,第一幅以树木为主题的油画被天津《书画报》发表……

当肖景志带着一牛车油画走出大山时,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徐法清老师毅然把亲妹妹介绍给了肖景志。并嘱咐妹妹:“将来要好好孝敬公婆,别怕受穷,就是揭不开锅也要支持景志搞创作。”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今年4月1日,预见并见证了肖景志辉煌时刻的伯乐徐法清老师,因病过早地离开了。“我大舅哥走了,我特别上火,我岳父走也没那么上火,头上鼓了大包,心里始终缓不过劲来……”

肖景志的爱情“守护神”是徐艳萍。

贫穷并没有使一切变丑。在贫困中长大的肖景志身体强健、长相出众,加上人品正直、勤劳肯干,20岁那年,开始不断有人为他张罗对象,但肖景志却一个也没看中。

徐法清老师将亲妹妹徐艳萍介绍给肖景志后,徐艳萍感佩肖景志出众才华与执着精神,肖景志喜欢徐艳萍贤惠善良的内心,两个互相欣赏的人很快便走到了一起。而他们的婚房却是两间半低矮的草房,除了西屋炕上一对新行李,玻璃窗上的红喜字,空空荡荡毫无他物。为不让新婚妻子感到过于委屈,肖景志把自己的油画挂满整个房间,那带着强烈自然气息的绘画,让萧索空寂的小屋顿时充满了生机。

婚后,随着女儿、儿子的陆续出生,夫妻二人过起了其乐融融的小日子。徐艳萍一边孝敬公婆、照顾孩子、下地干活,一边在小屋采光更好的东侧,为肖景志开辟出小小的画室,支持他在种地之余,全身心地投入艺术创作。

|肖景志夫妇与孩子们

与土地打交道,乡亲们都盼着响晴天,能够轻松地在地里干活,肖景志却盼着下雨,能够专心在家里绘画。一旦赶上田野里下起大雨,肖景志总是扔下农具就跑,甚至连湿衣服都顾不得脱,就开始了艺术创作。徐艳萍心疼丈夫,总是倒碗开水为他驱走一身寒气。

每当连一件新衣裳都没穿过的父亲,看到肖景志扯开大块崭新白布并绷到木框上,就忍不住骂他败家玩意。徐艳萍则把家中大半收入,交给丈夫用于购买绘画耗材。除了孩子的学费、生活必须品外,很少为自己花上一分钱。劳作在田野里,太阳暴晒、尘土飞扬,别人家的小媳妇个个脸上蒙着漂亮的纱巾,而徐艳萍却戴着个破草帽勉强遮住半张脸。

平素一见丈夫捉襟见肘地使用油画颜料,徐艳萍就心里难受。林口百货批发商店低价处理商品,徐艳萍不知从哪里借来500元钱,硬是大手笔让肖景志买回一麻袋颜料。一次去大城市买颜料,肖景志花了200元,精心为妻子挑选一件最时兴的羊毛衫,结果却在火车上弄丢了。徐艳萍感动又无奈地揶揄道:“给我买的衣服丢了,你的颜料怎么就没丢?”

人们常说,女人是男人的港湾。也有人说,好妻子是家中的水,能让男人事业腾达。

在徐艳萍支持下,肖景志的油画开始为外界所知,并渐渐崭露头角。作品先后荣获“东三省油画联展”金奖、“徐悲鸿油画作品大奖赛”银奖。并有机会当面欣赏罗中立、艾轩油画作品,激动得手心直冒汗。而更令人激动的是,两幅油画作品被台湾省龙宝斋画廊收藏,并被送到日本、美国展出,使肖景志收获了1500元钱。

“可了不得了,肖家老三的画卖钱啦,比咱种地划算啊。”乡亲们惊讶地激动了。

|肖景志油画作品《冬林奇观》

肖景志雄心勃勃地盘算着未来。为全力以赴搞创作、拿大奖、卖作品,早一天攀上艺术峰巅,拔掉家族穷根子,种豆子远近闻名的肖景志,毅然把豆地租给了别人。

命运之神似乎有意作弄人,它刚露出希望的笑脸,就又用无望的面孔罩住肖景志一家。

就在那年秋天,豆子恼人地迎来了大丰收。看到别人家不断丰满的大豆垛,自家却颗粒无收,一家人全都急火攻心病倒了。邻居们也认为肖景志真的疯了、傻了,甚至有人断言:“肖景志这么干下去,早晚有一天得要大饭。”

更令人沮丧的是,整整6年,肖景志的油画连一幅也没能卖出去。全家老老小小,仅靠地租微薄收入维系着生活。

内心强大的肖景志头一次动摇了,他开始怀疑自己花掉整个青春、牺牲整个家庭去渴望的艺术梦想,是不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痴梦。他惭愧地自责:“家里的钱都让我花在了创作上,家人都因为我吃了太多的苦,尤其是我爱人。”徐艳萍却宽慰道:“我是因为你爱艺术、跟普通人不一样才嫁给你,就算卖不了画你还有我。千万别泄气,你就安心创作吧。”

1999年,肖景志疯狂的创作,把这个本就风雨飘摇的家消耗得瘦骨嶙峋。屋漏偏遭连夜雨,又赶上庄稼欠收地租收不上来,一大家子的生活顿时陷入难以维系的境地。

|肖景志油画作品《细雨》

正当全家人躺在炕上叹息,肖景志的小儿子偏偏吵着要小食品,全家人掏遍口袋,却没能摸出一分钱。

“决不能让一大家人因为我再受苦了!”深夜,肖景志和妻子商量:“我想去哈尔滨办个人画展,要是有影响、能卖画我就继续画下去,要是没起色我就干脆回家好好种地,这辈子永远不再摸画笔。”徐艳萍毫不犹豫地东拼西借折腾到点钱,全部交给了肖景志。

肖景志带着120幅巨大油画出发那一天,一大家人站在小草房前老果树下默默地为他送行,凌乱的西北风抽打着他们茫然的心绪,等待着他们的,又将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肖景志油画作品《早春三月北方的黑土地》

辉煌后更执着

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在鸽子飞翔的弧线之上直冲云天;黑龙江省美术馆,古希腊爱奥尼风格巨柱彰显艺术殿堂的崇高与巍峨。

一个来自大山的汉子,捧着一颗滚烫的心,一颗大自然的“碧玉”,静悄悄地来了。

开展的那一刻,整个美术馆一楼大厅,让人恍惚间觉得像被一片山林重新占领了——

|肖景志油画作品《留住这片空间》

小草轰然出土的宣言装点着山坡,老柞树凸起厚厚的肌理,向着天空的云伸出坚实的臂膀,鸟儿在树杈上孵出第一窝鸟蛋。山谷中,一派北国春色向远方铺展,岸边的柳树伸展着腰肢,绽开白亮亮的毛毛狗,呼唤着解冻的小河,波波浪涌的河面之下,大群冷水鱼划出优美的曲线,嗅着春之气息。湿地中,黝黑的塔头梳理着嫩绿色发型,成片小草在微风中舞动各自的流线,平滑如镜的水面那边,大片蓝紫色鸢尾花亭亭玉立……到处释放着大自然勃勃生机。

作为七台河日报社记者,在省城治病间隙,来到了美术馆,虽然并不知道在展出哪位画家的作品。但当肖景志的画作猛然出现在眼前,瞬间被震撼得喘不上气来,热汗在头顶蒸腾流淌,就像作家欧文·斯通第一次欣赏到梵高的画作时一样。家乡牧场上消逝的原始柞树林,通过肖景志那永恒的艺术画面,重新浮现在视网膜中。

然而,由于毫无名气、不懂得造势,展览第一天观众却寥寥无几,肖景志的心开始慢慢下沉,但他依然腼腆而坚定地等待着奇迹的发生。第二天、第三天,通过口口相传闻讯而来的观众,猛然挤满了美术馆的展厅。人们激动地相互交流感受,痴迷地望着画作久久不愿挪动脚步,一些观众甚至忍不住伸手去触摸画面:“太形象、太生动了,简直像把大自然直接浓缩到了画布上!”

|肖景志油画作品《北方•三月的清风》

画展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黑龙江省美术馆特意延长了画展,省内艺术家对肖景志的绘画给予了充分肯定,各路媒体纷纷采访……在黑土地和大山里蛰伏了太久、执念了太久的肖景志,终于迎来了被认可的高光时刻。那一年,他只有33岁。

在这次展览中,肖景志的绘画被抢购,共收入3万元。这在当时的东北县城,足以买上一个超大平方的楼房。

|肖景志油画作品《绿色旋律》

展览刚结束,肖景志就急不可耐地将画作邮回,自己则跳上最近时刻开往牡丹江的列车。到了牡丹江,还需等车数小时,肖景志干脆软磨硬泡搭上开往家乡的拉煤车。列车在不断变幻场景的大自然中慢慢穿行,而肖景志的心早已飞回了熟悉的那片黑土地。

朝着自己的小屋狂奔时,远远看见一盏温暖的灯在为他静静守候。肖景志一把将妻子孩子搂在怀里,让雪片似的人民币满屋子狂喜飞舞,让所有被苦难压抑的眼泪尽情地流……

荣誉接踵而至。1999年,油画《留住这片空间》荣获黑龙江省“辉煌50年”大型美术书法摄影精品展铜奖,并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2003年,油画《绿色旋律》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被中国油画学会收藏;2004年,油画《北方·三月清风》入选第十界全国美展,荣获优秀奖,并赴日本展出;2014年,油画《春溪水暖》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荣获提名奖……黑龙江省美术馆、深圳大芬美术馆收藏了肖景志的油画作品。

|肖景志油画作品频繁获奖

|肖景志油画作品《月亮泡》

2004年,中国油画学会组织全国20名新锐画家,前往欧洲7国家考察学习。肖景志如饥食渴地吸吮着西方油画大师的艺术营养,特别是柯罗、高更、梵高的作品令他迈不动脚步,激动得满脑袋冒汗:“最大的收获来自欧洲,在国内外都找不到我的画法,这让我更加自信。”

|肖景志作为全国20名新锐画家成员赴欧洲考察

2006年严冬,中央电视台第7套采访组,顶风冒雪走进了肖景志家的小草房。在油画围绕的热炕头上,主持人肖东坡倾听肖景志那极富传奇色彩的求艺故事。长达30分钟的电视栏目,把肖景志的坚挺经历与迷人绘画,瞬间推向了全国观众。

2016年,在《美术》杂志上,著名艺术评论家李人毅,以整整5个版面的容量,激情撰写了肖景志长篇美术评论。时任中国美术馆馆长的范迪安,对肖景志执着艺术创作的精神给予高度赞扬。

没能读大学、进美院,接受系统美术教育,始终是肖景志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遗憾——虽然大自然教会他创作、给予他十足信心。肖景志虔诚地走进中央美术学院,但校方却负责任地将他“劝退”——你的作品自成一格,学习学院派画法,你的绘画就毁了。

那一刻,肖景志自言自语道:“我对得起所受的贫困,配得上自找的苦难。”

2009年,林口县为留住肖景志这一难得人才,决定破格为他解决编制。随即,牡丹江市书画院将肖景志调去。肖景志很快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牡丹江市书画院专业画家。

如今的肖景志,既受到媒体的聚焦,更受到110万抖音粉丝1700多万次的点赞,铁杆粉丝们甚至不远百里千里,组团前去拜师。

但肖景志并没有因为声名远播、经济改善、地位提升,而改变多少自己的质朴能干本性。他依然穿着沾满油彩与草浆的旧衣裳,像野人般执着于艺术创作,像母亲一样节俭、勤恳,永远不怕苦——困苦孤独中不坠青云之志,鲜花掌声中更加勇往直前,这是肖景志最让人折服的精神定力和鸿鹄之志。

他艺术的源泉,始终是深耕五十余年的东北大自然:“画家如果不能与自然融为一体,是画不好画的。”

|肖景志始终坚持拥抱自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在牡丹江市书画院支持下,肖景志依旧故我地以自然为师、以山野为画室,将自制的大画架安插在家乡,让写生与创作合而为一,不断创作出更美的画卷。

2022年9月,笔者驱车翻越老爷岭,来到肖景志成长的村庄。

|肖景志在初冬严寒中坚持户外写生

受疫情影响,在大烟炮中写生创作了一冬天油画雪景的肖景志,又在村东北那块6亩河套地里遍植向日葵,没日没夜地坚守在那里写生创作,不管是秋阳纹刺还是风雨剥蚀。

|肖景志在家乡田野里写生

饿了,就在泉水里洗净小土豆、大黄瓜,用燃气罐简单加工成熟充饥。困了就在湿漉漉的庄稼地里支起帐篷,或干脆在车上挺过一宿。夜里下起了小雨,气温降至零上9度。实在冻得睡不着,就干脆在清晨四五点钟起来写生创作。

|在泉水里洗净自己种植的土豆

|简单加工成熟

|在急雨中的小帐篷里对付一顿午餐

|肖景志的车里总是放着小行李卷,随时准备在野外写生过夜

在日复一日的田野写生创作中,肖景志迎来绚烂黎明,送走炫幻晚霞,收获了数十幅向日葵油画写生作品。

而在他的画室中,更有上千张大幅风景油画作品充斥整个空间,那是数十年风餐露宿、勤奋写生收获的艺术结晶。

对未来,今年57岁的肖景志更加雄心勃勃,他要用更大气力、更多心血,创作更加完美宏大的心灵图景与自然画卷:以4幅百米画卷,表现东北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中,从高山到河谷全部自然样貌,去全面为家乡山河立画传。

一个人的画派

亿万年沧海桑田变迁,塑造了东北独具个性的自然风貌。如何描绘出这一自然风貌,在油画风景与国画山水创作中,没有现成的表现技法与审美取向可以遵循。

肖景志却用50余年与自然相知相守的心,将东北自然景观视作天地之间的主角,不遗余力地为家乡山河立画传,系统生动勾画出独具表现特征、独呈审美高度的东北风景线,开辟出自己的艺术新天地,形成了“一个人的画派”,实现了中国美术史上的创举。

|油画作品《故园春熙》在第七届全国画院展获奖并晋京

独自坚守,自然造化为师。

世界上有百万个画家,就有千万种表现手法与审美选择。从架上绘画、行为艺术到全息影像,西方后现代艺术思潮不断翻新花样,引领着世界艺术风向标。

而肖景志则认为,当古代先民在岩石上凿刻岩画时,是没有范本可以追寻的。与大自然这一本源所给予的无尽能量相比,“先锋派”、“学院派”的理论方法和审美要求,不是艺术唯一标准,更不是自然本源替身。再新颖的创作手法与审美追求,都无助于他想要表现出的山川肌理和草木神韵,再现不出家乡原野特点。

|坚持在大自然中写生创作

肖景志的生命轨迹和创作历程,有别于当代任何画家的成长路径。对肖景志来说,自然是神祇与母亲,是师长与模特,是一生厮守的知音。他自觉投入自然怀抱,将自然融化到血液中,对自然的研究甚至达到了植物学家的精度。同时不厌其烦地将自然体验升华为画作的灵魂,并在30出头时就形成了成熟独特的艺术风格。

独创技法,回溯自然本源。

肖景志在适度借鉴中国传统绘画双钩、东方壁画彩与线相结合造型手段,西方风景油画色调处理办法同时,更忠于对自然直观感受和对生命深刻理解,创造性地从自然中摸索出独到的绘画技法。

肖景志作品所呈现出的强烈感染力,来自对景象的生动表现和精致刻画。在他那细微有序的稳实笔法之中,显微镜般向人们展示了自然之美,充满了对自然的细心触摸和崇高敬意。

|肖景志油画作品《柳丛前的野菊花》

自然是一座盛满艺术之美的宏大宫殿,呈现出对称之美、曲转之美、线性之美的装饰味道。肖景志自觉强化装饰性,让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有了图案化的主观表现,放大了自然均衡、舒展、从容之美,揭示了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的规律。

肖景志大胆弱化光影影响,不以光影主导整个画面色彩关系,从而还原自然内在质美和夺目神采。在这种理念驱动下,滤化掉光影笼罩的自然万物,赤裸健硕地展露出来,突出了造化的魅力。

肖景志摈弃用素描之法画景物传统习惯,画物体结构时强调物体远近疏密关系,同时强调固有色营造出空间感,还善于抓住虚实对比和光影效果来凸显多维空间。画物体结构和固有色的表现方法,是肖景志独创的“艺术秘笈”。

在肖景志画作中,充分体现出对自然的理性归纳能力,将纷繁复杂的自然梳理为简约有序、清晰唯美的排列,使画面兼具自然自然之美、理性之美。

独有情感,营造迷人意境。

有人说,现代人用脑多而用心少。肖景志始终注重生动的感性抒发,这是在以往作品中很难看到的特质,是画家对家乡自然深情呼唤和诗性表达。

“现在创作时还激动吗?”见到肖景志的一刻,笔者抛出看似漫不经心、却足以考量一个画家对艺术热爱程度的问题。

“始终激动。”肖景志毫不犹豫地回答。

在肖景志的内心,由始至今洋溢着对自然至爱缠绵、难舍难分的炽热情感。自然已占满肖景志心灵,肖景志已成为自然一份子。在技法之上的情感推动下,自然的至美诗意与神秘意境,被渲染得淋漓尽致,倾注着画家对大自然深厚的赤子情怀。

正是因为有了感性抒发与诗性表达,才使作品产生既清晰在目又引发无限遐想的奇妙效果,写实画面充满张力地弥漫开来,引发深入画面的带入感与超越画面的想象力。

伫立在肖景志大幅油画作品面前,自然幽静神秘的意味,使人身临其境——仿佛可以尽情地呼吸悠闲新鲜空气,听到从山坡河谷传来的自然心跳声……万物繁盛、生命永恒。

|把对家乡全部情感都倾注在画布上

作为“家乡原野”画像的代言人,肖景志所描绘的自然,带有史诗般的宏大特质,具有令人流连忘返的审美魅力。所塑造的形象豪放大气而又细腻鲜活,恰似东北人那极具识别度的群体性格。

|肖景志和他的巨幅油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