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区上围艺术村「像丽江一样的地方」

互联网 2023-07-18 11:12:33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龙华区上围艺术村「像丽江一样的地方」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书名:深圳上围艺术村

作者:石丕民

刊本:245mm×245mm

页书:56P

出品:雅昌影像

印制:北京雅昌艺术影像有限公司

前 言

不知为何,我对古村落有着一种不解的情怀,时常带着相机走进不同的古村一探究竟,用心感受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宁静,用镜头寻觅定格那那些用现代元素活化的元素和人生百态!

深圳是一座现代建筑、客家古村与自然风光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都市。在深圳市龙华区观湖街道樟坑径社区就蕴藏着一座有着400年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积淀的客家古村,就是被网友誉为“深圳最像丽江的地方”-上围艺术村。上围艺术村环山临水,曲径通幽,远离城市喧嚣,更具怡然景致和淳朴民风,古村落不仅是历史的记忆,还是深圳改革开放的见证!同时给我们展示了深圳的另外一面!

自2017年开始,政府以原生态为基础、以文创为特色,成功引进艺术人才入驻,大兴文艺创作之风,用艺术活化古村。村落里现在住着很多艺术家,现代艺术和古村落的碰撞,让本来平凡的村落充满了趣味性和艺术性,也多了别样的色彩和烟火气息!

走进上围艺术村,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客家排屋映入眼帘,绿植吊篮、彩绘、涂鸦、3D壁画随处可见。往巷子深处走去,树木茂密,鸟鸣清脆。不同的艺术工作室驻扎于此,包括绘画、篆刻、手作、陶艺、舞蹈、当代艺术馆、电影博物馆等20余种,将这个拥有400余年历史的古村落装扮得清新脱俗,让人仿佛置身于安静、古朴、超凡脱俗的世外桃源。

古村落是历史文化遗存的独特形式之一,承载着历史变迁的活建筑文化遗产,是当地历史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和民俗文化的集中代表。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传统村落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正在衰落甚至消失。保护古村落不仅是为了保护那些古建筑,更是为了深入挖掘古村落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遗产,用文化艺术赋能古村落,是保护古村落的最佳建设!

—— 石丕民

石丕民,影联社创始人、社长,深圳市青年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港深珠澳摄影联盟副主席,深圳市龙华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摄影家协会深圳函授学院老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动画与传媒学院专家委员。原雅昌影像艺术总监、深圳中心总经理。

摄影作品在《中国摄影》、《人民摄影》、《党建》、《国家地理》、《环球人文地理》、《中国艺术报》、《美术报》、《港深珠澳摄影报》、《南方都市报》、《宝安日报》、《中国摄影网》等多次刊发报道。摄影著作有《石坡天惊》、《秒品真情》、《国瓷工匠》、《擦肩而过》、《守护家园》、《远去的村落》、《拉卜楞寺》、《大鹏所城》、《街拍与徕卡》、《摄影与展览》等。多次参加平遥、大理、连州、深圳国际摄影大展,举办多次个人摄影作品展。摄影作品《韵动深圳湾》被深圳市政府、侨联侨办甄选为赠送外宾的国礼。连续担任第二届、第三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的影像记录总导演。

导演的电视纪录片《深圳河》、《春节团圆》和《中国前海》等影视作品在CCTV和 SZTV等播出并获奖。策划导演的大型真人互动直播综艺《直播吧!女神》开创了国内PGC网络长时互动 多场景多机位无人化摄制的先例,为网络互动直播的发展起了引领作用。

2019年,入选中华文化复兴践行者艺术家称号,中国邮政出版发行“伟大历程—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石丕民摄影作品主题邮册”,20幅摄影作品被收录制作成邮票全国发行。

石丕民从绘画到摄影经过20多年在影像领域不断学习和钻研,总结整理修订出《形色光韵》摄影理论著作和教学体系,多次受邀在文博会、双创周、国际摄影大展、影像高峰论坛等现场担任新影像主题分享嘉宾。在深圳广电集团、中国版画博物馆、深圳图书馆、雅昌艺术中心、深圳党群服务中心、深圳总工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华强方特、富士康、华为、人才安居集团、鸿荣源等进行摄影艺术分享和讲座近百场,多次担任各类影像赛事的专业评委和策展人。

石丕民不拘于拍摄题材,遵从“真实记录,艺术再现”的创作态度,追求“摄影与美术”的深度融合,“光影与色彩“的极致呈现。相机只是他手中的画笔、写生的工具,认为要创作出好的摄影作品,需对“ 形、色、光、韵” 要有很好的感悟和掌控能力,好的艺术作品也一定是记录、表达和传递一切人类活动的终极指向“ 真、善、美、德”,才是艺术的价值所在!